↑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曾经在杏坛广收门徒进行讲学。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中,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是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当仁不让于师      D. 仁者爱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言论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    )

    A.“因民之利而利之”

    B.“兼相爱,交相利”

    C.“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

    A.扬仁和礼          B.仁政

    C.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

    A.为学应求务实                    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

    C.学以致用                        D.诵读四书五经,求取科举功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

    A.儒家学说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打算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为题开展研究活动,你认为下列  哪幅作品最具有参考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谭嗣同的《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

    A.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

    (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

    (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