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

    ②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③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④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成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1.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瘦弱瘦小、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相反懒妈育勤儿。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才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但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后来才是父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合理调控同他人的关系,性格变得开朗了。

    D.母爱不受孩子的控制和孩子努力的支配,只要孩子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母亲都会给予他们伟大无私的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儿虽然受到母爱呵护,但不具备爱的能力,不能体会到母爱,他只是关注自己的食物,这就是费洛伊德所说的“自恋”。

    B.8岁到10岁的儿童主要问题仍然是“被人爱”,但是爱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由“被人爱”开始想到“爱别人”“创造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别人对自己的爱。

    C.克服自我中心,体会到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这是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基本条件与标志。

    D.婴儿没有爱的意识,幼儿有被爱的意识,儿童开始有爱的意识,儿童的爱的能力的发展证明了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后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选自《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陵降,不敢武   求:访求

    B.故使陵来说足下   足下:是对对方的敬词

    C.如惠语以单于    让:忍让

    D.前以降及物故     物故:死亡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在苏武出使匈奴的前一年就投降了匈奴,单于派遣他去北海劝说苏武投降。

    B.李陵劝说苏武,通报了苏武家人及大汉国内的情况,想断了苏武回汉的念想。

    C.苏武严词拒绝了李陵的劝降,并表明自己愿以死效忠君王、效忠大汉的决心。

    D.李陵被苏武的忠心深深打动,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代诗歌阅读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