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非选择题 3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5 题
  1. 许多基因的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 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 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D.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槐、月季是北京的市树和市花。在国槐和月季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不会发生的是

    A. 分生区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   B. 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C. 花瓣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葡萄糖   D. 叶肉细胞叶绿体外膜上合成ATP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

    B. 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

    C. 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

    D. 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 前6天pH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 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中,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A. 用H202酶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B. 用TaqDNA聚合酶构建表达载体

    C. 用胰蛋白酶制备动物细胞悬液

    D.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制备植物原生质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病原体的特异性防卫反应(植物免疫反应):为探究水杨酸(SA)对植物免疫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实验:

    (1)科研人员将特定基因转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经过______过程后发育成SA积累缺陷突变体植株。用烟草花叶病毒(TMV)分别侵染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得到图1所示结果。据图分析,SA能______植物的抗病性。

    (2)研究发现,细胞内存在两种与SA结合的受体,分别是受体a和b,SA优先与受体b结合。结合态的受体a和游离态的受体b都能抑制抗病蛋白基因的表达。病原体侵染时,若抗病蛋白基因不能表达,则会导致细胞凋亡。依据上述机理分析,SA含量适中时,植物抗病性强的原因是________,抗病蛋白基因的表达未被抑制,抗病性强;SA含量过高会导致细胞凋亡,原因是__________抑制抗病蛋白基因表达,导致细胞凋亡。

    (3)研究发现,植物一定部位被病原体侵染,一段时间后未感染部位对病原体的抗性增强。为探究机理,科研人员在图2所示烟草的3号叶片上接种TMV,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实验结果显示,接种后96小时,3号叶片中SA含量明显升高,未感染的上位叶片中SA含量略有升高,随着时间延长,__________。

    ②科研人员测定各叶片中SA合成酶的活性,发现该酶活性仅在3号叶片中明显增加,据此推测,未感染的上位叶片中SA的来源是__________。

    ③为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给3号叶片接种TMV,用透明袋罩住,透明袋内充入1802以掺入新合成的SA中,密封袋口。处理一段时间后,提取________叶片中的SA,测定______。结果证明该推测成立。

    (4)综合上述结果分析,植物通过调控不同部位SA的量来抵御病原体的侵染,其原理是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日节律是动物普遍存在的节律性活动,通常以24h为周期。研究者从果蝇的羽化节律开始,逐渐揭示出日节律的分子机制。

    (1)羽化节律是果蝇的一种日节律行为,由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内分泌系统共同调控。

    (2)研究者通过诱变得到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推测雄蝇的羽化节律紊乱与野生型基因per的突变有关。将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与两条X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的雌蝇杂交,由于雌蝇经减数分裂产生______X染色体的卵细胞,导致杂交子代中出现性染色体只有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个体(表现型为雄性),这些子代雄性个体羽化节律_________,判断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per的突变基因PerS、PerL、PerO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变为短节律(羽化周期缩短)、长节律(羽化周期变长)和无节律。研究者利用棒眼(伴X显性遗传)正常节律雌蝇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对per基因及突变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进行研究。

    研究者观察F2中___________个体的羽化节律,可以判断PerS、PerL间的显隐性关系,这是由于该个体的X染色体__________。利用上述杂交方法,可判断per基因及突变基因间显隐性关系。

    (4)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动物中以24h为周期的日节律形成机理有了基本了解,如图2所示。

    据图分析,P蛋白和T蛋白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在细胞质内结合形成P-T蛋白二聚体,二聚体通过_____进入细胞核,抑制相关基因的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白天时,某光敏蛋白可以与T蛋白相互作用,导致T蛋白降解,_________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出日节律现象。

    (5)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有日节律现象,但参与调控的基因和分子机制高度相似且在进化上比较保守,这是由于基因一旦发生改变,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草本植物报春花多数为二型花柱,少数为同型花柱(如图1所示)。花药的位置明显低于柱头的为长柱型花;柱头位置明显低于花药的为短柱型花。同型花柱的花中,花药与柱头高度相近。

    (1)熊蜂、蝴蝶和天蛾等昆虫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它们的喙细而长,在吸食花简底部花蜜的同时,也起到帮助报春花传粉的作用,这是长期_________的结果。

    (2)研究发现,随着海拔高度增加,高山上环境温度降低,传粉昆虫减少,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为研究上述现象,科研人员进行模拟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①本实验中,套袋处理可以防止_______,模拟了高山上____________的条件。

    ②据图可知,套袋处理后_________,推测同型花柱报春花传粉方式主要为________(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二型花柱的花主要传粉方式为________,这种传粉方式虽然有利于增加报春花的___________多样性,但________,因而髙海拔环境下同型花柱的花比例增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