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2 题,其中:
选择题 48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5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8 题
  1.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举行隆重纪念活动。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辛亥革命

    A. 在世界上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       D. 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 晚清时期              B.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主要新在

    ①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②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A. 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国民党一大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次会议召开于1924年初的广州

    B. 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国民党员也有共产党员

    C.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三民主义思想的终结

    D.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

    ①领导工人运动

    ②打倒封建军阀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运动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下列符合这种主张的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选项是:

    ①“扶清灭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内除国贼,外争主权”

    A. ②①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共产党确定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是在

    A. 南昌起义时    B. 八七会议上    C. 三湾改编时    D. 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诗词》)这首词的内容反映的是

    A. 南昌起义    B. 湘南暴动    C. 湘赣边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前造成中国革命危机局面的主观原因是

    A. 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 “左”倾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

    C. 放弃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D. 放弃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 人民战争路线

    C. 统一战线理论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 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B. 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 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 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这一地区指的是

    A.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左右江根据地   C. 陕甘宁根据地   D.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 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 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 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 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主力从集结地开赴华北战场协同友军作战,途中需要

    A. 东渡黄河      B. 北渡长江      C. 跨越陇海线      D. 挺进大别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四个地方,在近代史都曾被日本军国主义单独侵占,其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旅顺

    ②沈阳

    ③北平

    ④青岛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④③    D. ④③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军阀割据混战     B. 国民党发动内战

    C. 日本全面侵华     D. 国家的发展战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多次战役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 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 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D.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特征是

    A. 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

    B. 国共对峙,中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 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挑起了内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着军事上到达全盛时期

    C. 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D.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 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战略反攻的背景是

    A. 解放军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B. 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C. 解放军人数超过敌军人数            D. 东北地区全境获得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如图,1947年夏,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反攻的目标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和谈,其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

    ①民主党派在谈判中起了关键作用

    ②国民党利用和谈加紧备战

    ③中共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参加谈判

    ④国民党军事优势已经丧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毛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下列军事行动中,体现了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精神的是

    A. 举行战略反攻            B. 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C. 发动渡江战役            D. 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 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 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 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

    A.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      B. 战略反攻开始之后

    C. 三大战役后                  D. 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毛泽东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 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 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 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48年秋,山东农民唐和恩率领他的支前小车队,冒风雪,忍饥寒,跋山涉水,日夜奔行。他还用心的在随身携带的竹棍上刻下了他支前经过的每一个地方(见下图)。据其行程路线判断,他参加了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申报》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据此分析,该报畅销的原因有

    ①反映社会习俗 

    ②传递商业信息 

    ③宣传时事政治 

    ④首倡文学革命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09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有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 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 《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 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探索计划经济发展道路,其实施的历史条件是

    A. 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 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C. 农耕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D. 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对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中国人民建设富强国家的巨大热情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为工业建设创造了条件

    ③计划经济体制使资源得到集中利用  

    ④“一五”计划强调了重工业的突出地位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A. 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A.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中共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其依据是

    A. 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D.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B.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显著

    C.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 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 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 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于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实行“一五”计划       D. 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指出: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人们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C. 使人们彻底认识到了“文革”的根本错误

    D. 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伟大转折”主要是指本次全会

    A. 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B. 明确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 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自20世纪起,中国人民进行着“旧邦新造”的努力,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最终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1)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建立民主制度所作出的努力。(8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出的探索和努力。(4分)

    (3)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到50年代中期所构建的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案例学习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厂办实业的官员,一连拿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吏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进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4分)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你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个字)(3分)

    (4)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当时阻碍荣氏企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你认为荣氏企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具备哪些条件?(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可通过多个主题体现出来。

    阅读下表中的资料,围绕爱国,提炼一个涵盖若干条资料的主题,并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序号挑选出来。(4分)结合所学,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并加以简要阐释。(4分)

    要求:提炼的主题必须涵盖两条以上资料,立意明确;符合该主题的资料要选择完整,无遗漏;逻辑清晰合理。

    序号

    资料

    1

    江南制造总局

    2

    “文学革命”

    3

    武昌起义

    4

    “自强”“求富”

    5

    三民主义

    6

    师夷长技以制夷

    7

    京张铁路

    8

    南京大屠杀

    9

    北伐战争

    10

    虎门销烟

    11

    中国同盟会

    12

    南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20世纪初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你认为哪一位应排在首位?为什么?(5分)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