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   B. 拯救人类心灵   C. 认识你自己   D. 追求生命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

    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

    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

    C.孝廉是人仕的主要依据

    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特别稠密,共有240多万。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以推演出的公式是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场长了1.8倍”。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国民政府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B.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合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材料可推知

    A.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

    C.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于中国领导者来说,可以利用WTO成员国身份这一外部约束机制,不断推动已进行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减少既得利益者对不断改革的阻碍,抑制地方政府的权力。”材料表明中国的“入世”

    A.可以解决经济改革的阻碍

    B.是出于对改革的动力考虑

    C.意在修正政治体制的弊端

    D.能削弱地方政府的依赖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独立之后,他们不再是英国人了,却还没有成为美国人……甚至被视为美国出生的《独立宣言》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这个国家,它所涉及的是各个国家.这说明

    A.美国联邦制未得到各州认可

    B.美国中央政府无权过问各州事务

    C.独立后美国未形成中央集权

    D.《独立宣言》只是民族革命的产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1955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

    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

    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

    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拉赫受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D.金触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06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几位意大利影评专家最后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可知,这些影评专家认为

    A.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

    C.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洪武后期开始.明代官方的户口统计数字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即便是在“仁宣盛世”时,官方的户口统计教字也只有900多万户,5000余万口。较洪武十四年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事实上,明代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中叶后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使明代的实际人口一直处于不断增长之中。从洪武二十六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50年中.北方五省的实际人口即1550万人增至2670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4‰。南方地区虽然农业可开发土地的数量不如北方,但由于农业生产力的相对提高、商业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对人口的承载能力也相对增强,并促进了人口的潜在增长。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对欧洲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尽管19世纪期间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1914年时欧洲大陆的人口却是1750年时的3倍以上。此时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农、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俄国以西的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饥荒己成为对过去的回忆。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愉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此外死亡率也因预防或治愈疾病而急剧下降。接种疾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障供水、掌握有关抗菌剂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的15%左右。因而,欧洲的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1900年的40100万和1914年的46300万。欧洲的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以致改变了世界的人口平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西方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引发中、西方人口变化的原因,并谈谈对人口增长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时代月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

    《时代月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

    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1978年以前

    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吴国桢、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台湾战争、达赖叛逃、大跃进、中越战争、文化大革命、尼克松访华等

    1978年以后

    40余人近百次,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杨紫琼、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杨振宇、李泽曹、吴仁宝、刘雯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

    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傲世、台独活动、台湾地震、贫困落后、环境污染、港澳回归、移居国外、SARS、北京奥运会、人民币国际化等

    上表能反映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的变化,选取其中一个变化,并说明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  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

    (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