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先秦时期,宗庙、陵寝、祭祀礼仪制度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主要体现先秦政治的

    A.皇权性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哪一变化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黄宗義在评价内阁制度时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由此可知

    A.内阁提高了行政效率          B.内阁成员拥有决策权

    C.黄宗義肯定内阁制度          D.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B.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 

    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 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君权仍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重启此案。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认定齐默尔曼无罪。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这表明在美国

    A.总统可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

    B.民众可通过舆论改变法院判决

    C.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

    D.法院拥有独立司法审判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

    A.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的理想社会是

    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 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敌强我弱

    B.人们夸大了战争结局的悲惨

    C.清政府的腐朽导致中日战争失败

    D.中国人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它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想要强调的是

    A.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 热情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D.学生应该用理性 务实的方式救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A.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潮流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标志着

    A.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第一次伟大尝试

    C.结束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

    D.人类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倡导多边外交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 危险很急迫的看法。”邓小平改变对“世界大势”的判断,进而改变外交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更好地反对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西方有一句谚语:“如果你住在玻璃房子里,就不要朝别人扔石头。”当今,各国好比住进了“玻璃房”,国际关系在 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单纯的“你死我活”、“此消彼长”的关系,对话与合作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材料主要说明

    A.国际间的各国矛盾正在消除

    B.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多极化格局促进了国际合作

    D.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利益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帝国政治制度的政治权威架构基本上是精英主义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官员与平民之间的区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泾渭分明的。与此相应的是全社会的权威等级结构,它构造了尊卑关系的复杂网络。儒家思想是帝国制度的官方意识形态,它的基础是一个有文字记载并受到广泛研习的思想体系,它被规定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据称是建立在对这种道德学说的理解之上,而不是依据财富、地位、权力或特殊利益的表达。由于缺乏对政府权力的制度上的牵制,那用什么来阻止权力的滥用并保证政府将真正为社会服务?儒家意识形态提供了答案:好人,而不是制度化的限制,才是好政府的保证。为了确保政治决策的公正和明智,中国的传统依靠为官者的个人素质,而不是依靠规则或体制结构。

    材料二 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 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 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 出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找出体现中国古代政治与西方近代政治特点的相关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华夷之辨观念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既有“文”的措施,也有“武”的手段。“文”的措施有朝贡、贸易、传播先进文化、接纳来华留学人员;“武”的手段是军事打击朝贡体系的破坏者。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 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交往的强烈要求。1861年,总理衙 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 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中国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材料二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2)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二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