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乾隆九年颁布《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此规定意在

    A. 提高澳门政治地位   B. 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C. 严格控制中外交往   D. 重建传统朝贡体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

    C. 商品种类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 官僚资本   B. 外国资本   C. 封建官府   D. 地主阶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A. 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 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 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年多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

    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美国扶持中国经济发展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中国有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反映了

    A. 农村灌溉方式的变化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 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   D.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商鞅变法时明确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此后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A. 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 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 中国人口多,吃饭是首要问题   D. 封建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图1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 图2可作为汉代棉纺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 图3反映了东汉时地方政府对灌溉工具的重视

    D. 图4在秦始皇时确立为全国统一流通的钱币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记·货殖列传》引用了当时两句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千里不贩籴(dí,粮)。”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柴火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B. 百姓普遍视商业为末业

    C. 全国性大市场尚未形成   D. 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诗《汴路即事》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这表明

    A. “市”彻底突破了时空限制   B. 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开始兴起

    C. 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形成   D. 政府放开了对市场的严格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是

    A. 工场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出现反映了

    A. 手工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 农村的劳动力出现了富余

    C. 商品生产区域专业化明显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这表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经济占主导   B. 封建制度的落后   C. 机户们不守信用   D. 地方官府的勒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 洋务企业   B.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从下表数据可知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

    华侨商人

    7.41

    A.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B. 民族资本来源较广泛

    C. 民族资本超过外国资本   D. 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是一位实业家,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因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C. 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   

    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A. A.—   B. 段 B.D.—E段   C. C.—   D. 段 D.B.— C.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其中,钢产量为134.9万吨,比1949年增长753.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46.2%;粮食产量为16.392万吨,比1949年增长44.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9.35%。这表明当时中国

    A. 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   B. 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C. 农轻重比例日趋平衡   D. 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该图说明

    A. 苏联援助是取得这些成就主要原因

    B.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C. 经济建设中呈现了“左”倾冒进局面

    D. 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和重工业的建设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61年,中央颁布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取消了农村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说明

    A. 由于物资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供应

    B.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全面展开

    C. 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D. 为了调整国民经济取消了人民公社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下列宣传画最有可能在“文革”时期广为流传的是

    A.    B.

    C.    D.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成就历史发展的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指出其产生的基本条件。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试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宋朝“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张謇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张。其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粮食卫星竞放、钢铁元帅升帐。一颗米粒一锅,一个玉米一车。高粱秆上安电线,坐着西瓜过黄河。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国歌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正确分析的依据。为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中共八大确定了怎样的方针政策?

    (2)材料二描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反映了党和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存在着什么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