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

    A.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根本一致

    B.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C.儒家、法家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D.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斥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为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颢、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程颢、程颐的主要思想包括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人伦者,天理也”  ③“知行合一”  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 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

    C.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C.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自己这一命题上

    D.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义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行政机构部分……其三为审判技能。”在这一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

    ①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

    ③而这相比而言,前者属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甚至把他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       D.君舟民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   )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      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

    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       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对此,小明不甚理解。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2分)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进行教学的场所)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  李贽《焚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 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3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或措施?(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4)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意思:勇于认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2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6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1分)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