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雅  淡然  平静   B. 高贵  淡泊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平和   D. 高雅  淡泊  平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代著名作家吴伯萧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 “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沿线国家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共建合作平台,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C. 通过“阿尔法围棋”的胜利,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创新与变革。

    D. 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打造“森林天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 电视剧《长征》,以恢宏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红军远二万五千里到达陕北的风雨历程。

    C. 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刹(chà)     拾级(shí)    俨然(yán)     苍劲 (jìng)

    B. 瑰宝(guī)     吝啬(sè)    瞭望(liào)    温馨 (xīn)

    C. 剔透(tì)     雄踞(jù)     症结(zhèng)   笼罩(lǒng)

    D. 癖性(bǐ)     执拗(niù)    怅惘(wǎng)    诘责(j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筹划   浮想连翩    郑重其事    若既若离

    B. 竣工   言简意赅    推陈出新    销声匿迹

    C. 陶冶   物竟天择    融汇贯通    中流砥柱

    D. 驾驭   开天劈地    不解之缘    必恭必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作品305篇,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

    B. 古代用地名称呼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所以杜甫称杜工部;也用字称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就是刘禹锡阔别多年的诗友白居易;“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陶渊明,号六一居士。

    C.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分别是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夏洛克,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学家莎士比亚笔下的葛朗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

    A.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郑凤岭

    ①⑴催春的雨,引得山茶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⑵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事》,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

    教“我”磨面做饼→_____________→灾荒年做出艾叶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⑴ 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⑵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划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 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C. 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 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

    5.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词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湖从古著羁臣。(陆游《哀郢二首(其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道是身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3)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4)《游山西村》中暗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意境新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溪而渔(在……旁边)

    B. 山行六七里(山上)                泻出于两峰之间(从)

    C. 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觥筹交错(酒杯)

    D. 名之者谁?(命名)                四时之景不同(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B.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C. “太守醉”的原因是山水之美和与民同乐,其中“山水之美”是主要原因。

    D. 整篇文章贯穿一个“乐”字,第四段中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层层推进,来展现太守之乐。

    4.文章除了山水之乐外,还写了“太守之乐”,请你从它所体现的积极意义上谈谈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描绘作者借酒消愁的情景。作者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而是无法排遣的寂寞与惆怅。

    B.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C. 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 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词人巧妙运用典故,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富有表现力。

    2.请你自选角度,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在心间流淌

    (2)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相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择题目(1)的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选择题目(2)的请另拟题目作文。

    ②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

    ③篇幅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