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公元前403,晋国的赵、魏、韩三家大夫废晋静公,将晋公室的土地全部瓜分。公元前376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在政治上有划时代意义,主要因为其

    A.严重破坏宗法分封制            B.标志郡县制的确立

    C.标志分封制开始实施            D.破坏了中央集权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原创)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目的是

    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

    C.推动交通系统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清代某军机大臣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诗中的“葫芦”主要来自

    A.皇帝的意旨               B.朝臣的奏章

    C.同僚的意见               D.个人的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与这一奏折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鸦片战争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义和团运动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原创)下列文字材料反映的近代反侵略斗争,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②“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有众多的革命老区,这些地区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事件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北伐战争

    ③工农红军长征                  ④淞沪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表中数据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年

    1919—1922年

    1923—1926年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五四运动的影响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土地革命的进行             D.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各种抗日力量所占比重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抗日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

    八路军

    党政工作人员

    其它抗日群体和个人

    外籍抗日英烈

    所占比重

    7%

    9%

    29%

    32%

    10%

    13%

    0.02%

    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③敌后战场是抗战各时期的主战场      ④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谈话的相关背景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

    D.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这一宣布

    A.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B.直接促成两岸的通航和通商

    C.提出了和平解决港澳问题的设想     D.意味着统一祖国的方针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该书反映的思想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由此可见司马迁叙史

    A.封建迷信极不可信              B.观念深受儒学影响

    C.风格与汉赋极其相似             D.借鉴楚辞表达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学者余英时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理在气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

    A.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经世致用”            D.反对儒学吸收佛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天演论》                 D.《狂人日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行民主政治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现民族独立               D.启蒙与救亡并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节制资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论十大关系》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见下图)。“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理性”贯穿于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始终。下列符合苏格拉底“理性”思想的是

    ①“知识就是感觉”            ②“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③“幸福在人间”             ④“无知愚昧是罪恶之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马丁路德决定将拉丁文版的《圣经》译成德语,但面对德国方言林立的状况,他“不得不问一问家里的母亲们,问一问在胡同里的孩子们,问一问集市上的贩夫走卒”。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             B.使人们获得信仰自由

    C.推动德意志国家统一             D.推翻天主教会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三权分立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证明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②相对论的提出

    ③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④进化论的提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73年出版的《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一位企业家兼政客的描写,揭露了投机家和政府官吏掠夺国家和人民财富的黑幕,揭示了种种丑陋不堪的社会现实。下列与《镀金时代》同属一个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 雪莱《西风颂》                B. 雨果《巴黎圣母院》

    C.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 贝克特《等待戈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名“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用“九、五”之数,是取帝王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含意。

    材料二  天安门就像一位沧桑的历史老人,它目睹了近代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奋斗历程。1912年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最后一次“金凤颁诏”,宣统退位。1919年的天安门广场人群汹涌,“还我青岛”的呼声惊醒国民。1949年的天安门欢呼一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传遍神州。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历史上的天安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些特征?(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的哪三个重大历史事件?(3分)这些事件各自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3分)

    (3)进一步探究:结合下列图表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关于近代历史上“南京大事记(部分)”的文字说明:(6分)

    ①“国耻开端”

    ②“天国春秋”

    ③“民主丰碑”

    ④“人民解放”

    1842年8月29日

    1853-1864年

    1912年1月1日

    1949年4月23日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宋代著名绘画作品

    材料二  1918年5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新文学以反抗传统、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取得了丰硕成绩。“五四”新文学的兴起,扬弃和超越了古典文学的文化审美形态,成为向具有现代意义或现代性的新文学观念、形态等进行转变的新起点,真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划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其文化意义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对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和现代价值标准的建构思想。

    材料三  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映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宋代哪种绘画风格?(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五四”新文学体现了哪些现代观念和价值标准。(2分)结合所学知识, “五四”新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绘画在创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方面的主要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以“文艺与时代”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而君之正,不可数见。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通过立法程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的组织形式,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死亡。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

    宪法文献

    产生背景

    历史地位

    ①(1分)

    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宪法”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展开

    ②(1分)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摘自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制取代人治的原因。(2分)为此,《临时约法》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的进步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完成“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立宪探索简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法律文献在政治建设方面有何共同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突出成就。(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