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6 题
  1. 下表是1949 一2000 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文盲人口总数(亿)

    3.2

    2.33

    2.3

    1.82

    1.45

    0.83

    文盲率(% )

    80

    52.4

    34.49

    22.22

    16.5

    9.08

    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代中叶后,在文化上出现了商人文化,熔铸理学并杂揉宗族文化和通俗文化… … 强调商人道德是商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道德中宣扬“诚笃”、“诚意”、“以信接物”等,这最能说明商人文化

    A.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B.价值观与传统儒学相通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是资产阶级启蒙文化的先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罢黜百家的结果          B.科举制度的繁荣

    C.宋明理学的影响           D.民间书院的兴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上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鞍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为考虑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欧集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A.国家救亡的心态        B.反清革命的意识

    C. 联省自治的主张        D.立宪改良的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蔡伦在造纸术的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造纸的祖师。”这一说法

    A.肯定了蔡伦是中国造纸术唯一发明者

    B.可以印证蔡伦是古老造纸术的改进者

    C.旨在说明蔡伦在古代造纸术改进中的作用

    D.属于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第一手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A.柳公权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怀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另一方而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 士大夫、衣、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2 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 多年。这反映出

    A.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

    C. 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右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①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② 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③ 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④ 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认为,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92 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

    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这一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3 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日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希腊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 … 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中国由于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材料中所说的“习俗改革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闵采尔(1489- 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新的宗教观: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则产的社会。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一要是因为其

    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      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

    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      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 路德的新教学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己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 世纪50 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己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里的“革命力量”把人类带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小康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关于文学创作,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创作出《采干果》等诗歌: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华兹华斯和赫兹里特体现评论的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后现实主义文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晚祷》 是法国画家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面上,夕阳西下,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夫妇,听到远方教堂的钟声后,丢下手中的活计,俯首祷告。然而他们虔诚的结果是简陋的工具,破旧的衣衫,两小袋土豆。在无垠的大地映衬下,他们显得那样孤立无援。该画作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印象画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 … 不刑而民善,利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

    ——《商君书· 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单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一一《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三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莫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治国思想?其出发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

    (2)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指出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勒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法律锐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

    ——张博顾、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 … 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

    ——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17 、18 世纪西方的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

    (2)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 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 月9 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

    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派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

    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

    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康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

    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习俗

    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

    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