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既来之,则安之

    D.眄庭柯以怡颜

    2.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刘备,天下枭雄

    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南冥者,天池也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下列句子加点的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       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
    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焚林而田,偷取多兽        田:同“畋”,打猎。
    B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偷取:窃取,盗得
    C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        权:权宜的计策
    D拔拂今日之死不及          拔拂:拔除,免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君其诈之而已矣               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      愿以五十城请易璧
    C虽有后复,莫大于此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下列语句全都属于“对两军交战可以用诈伪手段进行议论”的一组是( )
    ①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②君其诈之而已矣
    ③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④今日之胜,在诈于敌
    ⑤ 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  ⑥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向雍季问战,雍季用设例比较的方法,表达了战争不能用伪诈手段的观点,由此引出作者对晋文公的诘责。
    B 晋文公向舅犯问战,舅犯提出战争可以对敌方用伪诈的手段,劝晋文公采用伪诈手段,后来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可行的。
    C 作者先由雍季论起,再责备文公对舅犯的误解,然后充分肯定舅犯的观点,最后否定孔子的言论,思路非常清晰。
    D 韩非子对儒家一些观点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他对晋文公的责备实际上是在否定渗透着儒家观念的雍季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翻译(8分)
    (1)   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
    (2)   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
    课内翻译——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宫    词
    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 袍袴宫人扫御床。
    12.本首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颔联的主要内容。
    13.“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表现了怎样的生活现实?对表达全诗主旨起什么样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14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5_____________,难易相成,长短相形,______________,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6___________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18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_______________,有礼者敬人。
    19____________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20胜人者有力,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70年代后,海上汽油资源的开发一马当先,对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B.学习基础知识,应当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切不可一味贪多求快,否则,欲速不达。

    C.即使凤凰卫视没有很高的覆盖率,也不能影响吴小莉的声名鹊起。

    D.摆脱“自我”,尽快进入角色,对于许多演员都是个难题,而对于贪官们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需要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B.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

    C.对于议论文的语言,要求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议论文的一个显著特征。

    D.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内,我国的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购置场景,年代前后可不考虑) (3分)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励,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
    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昏浊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无所成心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
    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必要的。
    甲: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阅读下面的短诗,按要求作文。
    扁        担
    横 竖
    都是一段人生;
    生活的支点,
    永远
    在我们自己肩上。
    全面理解这首小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