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息/跷 业/污渍纤维/

    B.默/酿/赘/连

    C.隐/横要/伏/

    D.哽/笑靥提防/河堤与其/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 

    C.莫衷一是 

    D.呼之欲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C.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D.在哈尔滨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以及后来在我国其他城市陆续上映的几部日本影片,都是近几年日本电影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说实在的,我没太看过国外的童话书,也不太看文学书。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根本就是我胡乱编造的书,他们还都点头,说:“我也看过,我也看过。” ________。

    ①我有一次参加作家大会,问其他作家在看什么,他们老说一些根本没听过的书,轮到我说的时候,我就说我最近在看《库斯卡娅》

    ②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参加作家的聚会了

    ③我觉得真正的作家就不能看别人写的文章,因为文学创作就是把你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给别人看,和别人共享

    ④别人写的是别人的生活,你一看到就不由自主地模仿,到你这儿就成二手货了

    ⑤当作家的看生活就行了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迁太仆寺丞,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寨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抄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咸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敇,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注:①释褐:指初入仕。②按鞫jú:考查,审讯。③衄nǜ:挫败。④援:持。⑤干职:办事官。⑥历清要:历任清要的职位。⑦辇:运送。⑧输课:纳税。⑨不逞辈:不法之徒。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案件

    B.与刘蟠同泰山路转运事知:掌管

    C.即拥众我于平虏城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乌自池趋:赶赴、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收其利资军用德州旧赋民马给驿

    B.王师衄君子馆即拥众邀我平虏城

    C.又河北转运副使湘田重迸划谋

    D.夜二鼓,率兵南即掩击尽擒之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竟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4分)

    (2)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3分)

    (3)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后 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1.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请简析。(3分)

    2.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情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三人行, 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寤寐求之。(《关雎》)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 生 的 艺 术 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已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副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秋迁而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学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

    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2.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

    3.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

    4.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淡雅百合

    枫林

    ①记得小时候,母亲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卉,每到夏季,各种鲜花争芳吐艳,满院飘香。

    ②我喜欢那一簇簇迎风盛开的山百合。那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躲在花丛下捉迷藏;用那些紫色的百合种子穿成“珠珠串”,美美地戴在手上。有时在盛开的花朵上,还可以捉到漂亮的蜻蜓或者蝴蝶。花儿的馨香、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充盈着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那份温馨、那份快乐,幸福着我的童年。望着我们沾满花粉的手臂和笑脸,母亲总会忍俊不禁。并小心拾起那些紫褐色的种子,继续种在花圃里。因为有母亲的精心培育,我家的百合年年花繁叶茂,美丽旖旎。母亲不仅培育了美丽的百合,也把爱花、养花、惜花的情愫遗传给了我,把对花儿的痴情种进了我的灵魂,使之成为成年的我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③百合花又叫夜合花,原产于新疆吐鲁番盆地。自古以来,百合的美,常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一般人对它也喜爱有加,无论是栽植于庭园或瓶插于室内,它都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清纯高雅的气息。至于百合名称的由来,则因其根茎由许多白色的鳞片层层环抱,状似白莲,取其“万事随心”、“百年好合”之意。

    ④我寓所周围的山上生长着许多野生的山百合,“学染淡黄萱草色,几枝带露立风斜”。每年到了百合的花季,你看那红色的花瓣上,点缀着颗颗褐色的笑靥,紫色的花蕊突出于花瓣之外,俏丽的绽放于树下、林间。与庭院中种植的各色百合遥相辉映,芬芳妩媚,香馥悠长。成为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⑤我爱百合花,尤为喜爱白色的百合花,也许是它身上美丽、纯洁、脱俗、清馨的气质深深打动着我。你看百合花那绿绿的叶,片片衬托着花枝上白白的花瓣,喇叭形的花朵自然舒展;花无异色,含露低垂;那洁白的百合花,像月下的霜雪,像无瑕疵的白玉,像少女的肌肤,像水洗的胭脂。清新脱俗的百合花散发淡淡的清香,就像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如梦似幻,超然脱俗,不染纤尘。

    ⑥我对百合花是一往情深的。我喜欢她不附庸风雅的品格;喜欢她“天然淡泞好精神”的本色;喜欢她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当你走近百合花丛,便不由自主的沉醉于陆游“芳兰移取通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所描绘的诗意之中。

    ⑦百合花,尽管羸弱轻柔,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激进的灵魂,无论刮风下雨,它都能在墙角一隅淡然的伫立。它不比四君子的刚毅,但却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脱俗的清雅。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原始的简单,一色的白,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尽管人们培植了更多眩目的品种,但它依然无动于衷的坚持着自己,成就了永恒的白色经典,保持了永恒的纯净心空。

    ⑧每每在百合盛开的季节,采撷一束淡雅秀逸的百合花放置我的桌案上,独自欣赏着如此纯净、淡雅清馨的花朵,自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在人与花的互相凝视中欣赏着,交流着,仿佛她就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知己。每次面对她,一切压力、忧郁和不快,都会荡然无存。她给小屋带来了祥和、安宁和温馨,她把我带入一个生机勃勃,如歌如诗般的境界,让我尽享熏风送暖的惬意。愿她在我的心谷里永不凋谢,让她的清香萦绕着我,与我相依相随。

    ⑨也许我早已被中国的花文化潜移默化却浑然不知,不然我怎么会在万种娇艳中独爱那一种?是的,“花非花,人非人,花是人,人是花”,百合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存在体,更是一种心情,一种文化,一种经典的创造。

    ⑩常听人说起“花语”:牡丹象征富贵;康乃馨象征温馨、祝福;玫瑰象征着爱情。我喜欢百合,希望她成为“圣洁”和“友谊”的象征。

    ⑾美丽的花儿,只有当她脱离大自然的田野,悄然进入人们心田的一瞬间,她才会变成一种永恒。                                (选自散文在线“精美散文”,有删改)

    1.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百合的特点。(4分)

    2.⑤段画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3.请结合全文,解析文章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

    向楠

    ①学以致用,这个原本在大多数人看来毫无问题的观念,最近遭遇不少人挑战。有人指出,我们当前的学以致用观过于功利化,“有没有用”几乎成了衡量学问好坏的标准,使当前缺少真学问与真学术。

    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130人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学以致用观比较流行:73.5%的人认为学以致用被过于功利化了。受访者中,“80后”占39.3%,“70后”占35.5%。

    ③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学以致用观的利弊莫衷一是:29.5%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5.5%的人感觉弊大于利,33.7%的人觉得利弊相当,还有21.3%的人觉得“不好说”。

    ④今年4月,由20名大陆大学生组成的“西安世园使者团”前往台北市参加“花博会”交流活动。广州媒体人丁晓洁也随团参加此次活动。在台湾大学访问交流时,丁晓洁发现,台大近50个系中,竟有15个系与农学、动物学有关,比如农艺学系、园艺与景观学系、兽医学系、昆虫学系等等。

    ⑤“台大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的一名教师告诉我,与大陆年轻人不同,很多台湾年轻人对动植物研究兴趣浓厚,台大农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好的经济、金融等专业。学生完全是出于兴趣和爱好报考。在他们看来,‘学以致趣’比‘学以致用’更有价值。”丁晓洁说。

    ⑥不过,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学以致用观流行不但不会带来危害,反而适应当前社会实际需求。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如果不以“用”作为指导,只会浪费时间,无益于自身发展。

    ⑦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绪山曾指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学以致用观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讲,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参与观念,赋予国人较多的务实精神;从消极方面来讲,功利性地以“用”为目的,使学术脱离以探求真理为目的的应有轨道。同时,这种观念容易使一切智力活动止步于以实用为特征的技术发明,很少进行形而上的学理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以实用技术为追求目标是短视的,想要在根本层面上经世救国,需要把精神层面的改造也作为追求的目标。

    ⑧为何学以致用观越来越流行?调查中,68.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社会功利化的必然结果;59.1%的人觉得是由于“社会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长远思考”。此外,52.4%的人认为原因在于中国人历来重视实用性思维;51.7%的人感觉是由于“学以致用”能给人带来短期、实际的利益;34.1%的人指出,这是受到强调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影响。

    ⑨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毅衡分析,学以致用观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与“经世致用”,这是学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次,近代以来,随着国人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整个社会将关注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用于发展生产力上,“实用”成了学术发展最主要的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学习目的受到压制。

    ⑩在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生谢潇看来,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导致当前学术急功近利,很多研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缺少前瞻性思维。即便偶尔有新观点,也经常会被批评为“不切实际”。“历史上许多重大科学突破最开始都源于天马行空的‘空想’,‘学以致用’不过是附属品,‘学以致知’才是学术根本。”

    ⑾“现在应该适时改变过于功利化的学以致用观了。”赵毅衡建议鼓励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以兴趣、好奇心为指导进行学习。在应用性并不强的理论性课题申请中,不要总逼迫研究者写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不论是论文数量还是研究者数量,中国学界都非常多。这种状况下,我们应追求学术研究的质量,打造创新型人才。我们应允许甚至鼓励一部分人挣脱学以致用观的束缚,做一些‘无用’的思考。”

    ⑿调查中,55.7%的人表示很支持赵毅衡教授的上述建议。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1年11月l7日,有删改)

    1.结合全文,学以致用过于功利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这篇新闻调查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是因为作者突出用了两种方法来说明,请简析这两种方法。(5分)

    3.联系全文,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6分)

    材料一 教育部近日指出,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多家电视台的台标不合规范,如央视台标CCTV是英文缩写,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法规要求,需改为汉字。央视则表示该台标非常珍贵,不能更改。

    材料二 面对教育部的批评,央视“不可能轻易更改”的回复,有人认为“太过霸气”,“央视敢于叫板的底气,无非还是来自其特殊的地位”。这部分人力挺教育部,认为教育部是为了传统文化而做努力,应该支持。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说的现象。(不超过10字)(2分)

    (2)针对上面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表内提供的资料,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续写句子。  (6分)

    某市城东区投资、集资扩大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年 份

    政府投资:(万元)

    民间投资(万元)

    1990年

    1200

    500

    2000年

    2000

    800

    2010年

    2500

    1000

    1990—2010年,城东区为扩大绿地面积,投资、集资额显著增加,①__________。 从投资、集资增长率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③____________________,搞好城市绿化已不再单纯是政府行为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06年11月29日,媒体爆出某贫困大学生的一封信。信中称,有一对曾经资助过他两年的明星母女,在他上大学后停止对他的帮助,原因是认为他不节约,花钱太多。并因为对方曾用“你不如一只宠物狗”的话伤害他,双方从恩人关系反目成仇。

    新闻刊登后,引起网民强烈的反响,下面是一些网友的言论:

    ①网友lingling:我不赞成这样的捐助,因为如此捐助会滋生惰性,人越养越懒。

    ②网友笑笑:明星母女资助大学生的行动,值得全社会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去学习,对此我比较钦佩。她们应该将爱心进行到底。

    ③网友哈比: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少钱,他都没有任何义务去无限期地帮助别人;任何人也没有资格无限制地寻求他人的帮助。

    ④网友欢欢:作为人,首先要自立自强,努力创造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