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闻(fēi) 服(shuō) 尽职守(kè)按不住(nà)

    B.矿(zàng)猎(shǒu)目结舌(chēng)然长逝(kè)

    C.忸(niē)永(juàn)光瓦亮(zèng)令人舌(zé)

    D.洗(guàn)怨(mái)下自成(xī)穿附会(zá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一段文字,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张炜的《你在高原》以最高票数获得矛盾文学奖。这是部气势恢宏、意蕴深厚、文采斐然的时代大作,全书400多万字,连篇累牍,让人叹为观止,作者高扬仁爱、悲悯、大德大美之情,苦苦追索自我、民族、人类生存的精神高原。从艺术表现层面来看,小说的故事框架宏大,构思缜密,情节铺展既纷繁复杂又遥相呼应,语言融华美与朴拙、大气与精巧为一体,敞开了汉语写作走向浩大、深邃、诗性、优美的无限可能性。作者张炜也因此名噪一时

    A.连篇累牍         B.叹为观止          C.缜密             D.名噪一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打出招聘王小丫的“魅力搭档”的广告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这片陌生的领地。

    C.马拉多纳表示,出任阿根廷国足教练圆了人生的一大梦想,“通过重返阿根廷国家队,让我再次感到了作为球员时的激情和动力,唯一不复存在的是当年的紧张”。

    D.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处在“攀岩”期: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身上还肩负着家庭重担,压力过大是易猝死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出现海外汉语热的同时,中国的英语热也在持续升温,________。

    ①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②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强烈的西化情绪

    ③但是细细考察,其中的文化心态却大不一样

    ④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

    ⑤其中的母语自卑主义意味不能不注意

    A.④①③②⑤       B.③④⑤②①        C.③④①②⑤        D.①⑤③④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色作:改变

    B.者吾未仁也意:猜想

    C.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痛苦

    D.景行行止景行:大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虽不能至,然心乡往②余低回留不能去云

    B.①于是相与发徒役②召子路而问

    C.①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陈情表》)

    D.①譬使仁者必信②举世誉之不加劝(《逍遥游》)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予一以贯之                           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

    C.吾何为于此                           D.人之不我信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面对断粮挨饿的困境,孔子仍诵读歌唱并批评教育信心不足的学生。

    B.面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问题,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因他在“穷”境之中流露出了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C.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忘返;并且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5.用“/”给文中加曲线的语段断句。(4分)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3分)

    ②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注:①化用《长恨歌》中“夜雨闻铃断肠声”。据《明皇杂录》,玄宗逃奔蜀地,在经过斜谷口时,大雨如注,正思念杨贵妃的玄宗听到雨声与铃声相应和,倍感凄楚和痛苦,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②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1.李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李诗和马曲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事入诗,但感慨的对象及目的并不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礼,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加评选对判断我们的水准毫无意义。

    B.中华民族只有保持文化定力,才能在国际交往中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进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E.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3.“文化焦虑症候”会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造成什么影响?(4分)

    4.根据文意,说说中华民族应如何保持文化定力。(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②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③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为什么作者要在第①段中叙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4分)

    2.请体会第④段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5分)

    3.文章以“园花寂寞红”为题有何妙处?结合全文,试作简要分析。(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某中学为筹备百年校庆,向社会上的广大校友征集有纪念价值的老照片。请为这个征集活动写一段广告词。要求:(1)不超过80个字;(2)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6分)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_______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小诗《手握一滴水》唤起我们无尽的遐思。你从这手握着的一滴水中看到了什么?又悟到了什么?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手握一滴水”?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