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对当时科举制的看法不包括

    A.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B.应在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C.其公平性已经受到普遍质疑              D.导致天下危困“乏人”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A.“塞私门之请”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田里不鬻”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废分封,立郡县

    C.设立三公九卿                          D.统一货币、度量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D.中央权力重心应下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先进人士

    A.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B.唤醒了民众反侵略意识

    C.开启了政治改革大门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口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9年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

    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它说明

    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棱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A.颁布“解负令”                        B.发放公职津贴

    C.组成“四百人会议”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以下对“这样东西”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适应了资产阶级需要                    D.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这一“条例”

    A.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

    C.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716年左右,一位皇帝曾言:“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当时“西洋”的英国已经

    ①打败法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②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的基础

    ③完成工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                ④在物理学上取得突出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的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首都华盛顿……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奠定这种建筑规划格局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邓小平的这一判断说明

    A.美苏关系走向全面缓和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徒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如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3分)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4分)

    (3)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我们可以使用哪则材料来证明?说明理由。(2分)

    (4)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在当时的主要表现。把材料三引入历史研究应注意什么?(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态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

    ——止默《甘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认为印度实现自治的中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为实现印度自治采取的斗争对策和形式。(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斗争形式和目标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甘地的看法。(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