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原因

    A.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B.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C.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D.土地兼并的剧烈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地位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对政权的人心向背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6年佳士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在香港举行,有一只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你认为这只碗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的

    A.宋          B. 元         C.明         D.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

    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A.白银大量使用              B.榷场贸易繁盛

    C.工商业繁荣                D.交子的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反映了陈亮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②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 造成了中国日益落后

    ④ 加速了列强的侵华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出现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 天朝上邦不需要与外国交流

    B. 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C. 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清

    D. 中国国力强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含义是:

    A.发现了美洲大陆

    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地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B.蒸汽机的发明

    C.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人类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是

    A.改良蒸汽机      B.内燃机        C.远洋轮船      D.汽车、飞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5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分)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6分)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1分)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