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6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历史因素有

    ①铁犁牛耕的使用   ②土地逐步私有化  

    ③农业生产家庭化   ④均田制的推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诗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称道的工艺技术是

    A.冶铁技术       B.缂丝技术      

    C.青瓷技术       D.彩瓷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进奏院:指地方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领取半联票券)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根据材料判断,唐代出现的“飞钱”

    A.是中国最早的纸币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属国家发行的债券                 D.有利于商业流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记录的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汉代长安                B.隋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明朝苏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苏州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明清时期盛泽镇的发展历程表明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D.海外贸易推动手工业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

    A. 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              B. 统治集团的态度  

    C. 在世界市场所处的地位              D. 海上力量的强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是时洋船八十余艘,炮声震江岸,自瓜洲至仪征之盐艘巨舶,焚烧一空,火光百余里。……六月二十八日,遂逼江宁(南京),东南大震。”材料记述的侵略暴行发生于

    A.1842年                       B.1860年

    C.1894年                       D.190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右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

    请你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下列最合适的是

    A. 鸦片战争                      B.《天朝田亩制度》  

    C. 天国兴衰                      D.《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这表明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①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       ②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③使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④对中国传统经济构成严峻挑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一首《竹枝词》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该诗涉及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B.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C.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         

    D.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称颂的这次斗争爆发于

    A.广州            B.武昌          

    C.南京           D.上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中国失去关税自主权利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外商企业享有免税特权            D.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军用企业;1899年投产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是“实业救国”思潮产物             D.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观察下列示意图,促成1919年、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两度出现发展高峰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实现政治统一               B.经济结构趋于完整

    C.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政府政策措施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统计,20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C.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广东第二兵工厂1938年4月迁重庆,济南兵工厂1938年4月由西安再迁重庆,上海炼钢厂1938年8月由汉阳再迁重庆。上述工厂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官僚资本急剧膨胀

    C.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            D.国共内战全面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同学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纳出下列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准确的是

    A.《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      B.《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C.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D.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于台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一首咏物诗中写道:“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诗中歌咏的新奇事物是

    A.邮政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上述社会风貌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①中国充分吸收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②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沿海向内地扩展

    ③交通通讯改变着中国近代城市生活

    ④民族资本主导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西纪一千五六百年之交,全欧沿岸诸民族,各以航海业相竞。……□□□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 在□□□填写的航海家应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 材料中的“他们”来自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时代”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增强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           D.推动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在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该时期“领先地位”的因素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形成   ②确立海上殖民霸权  

    ③积极发展垄断组织   ④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19年,在一位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赞颂道:“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        D.诺贝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从此以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世界历史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这一“局面”的起点是

    A.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1871年,巴黎公社政权的建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1919年,中国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列宁所说的“强攻”、“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一个小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为此,列宁在苏俄工业发展中采取的“特殊办法”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把工业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C. 分析了苏联迅速工业化的弊端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1793年)

    材料二 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半,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材料三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1913年张謇在就任民国政府农商总长时,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

    ——摘编自 熊映梧《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外贸政策及其严重后果。(4分)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晚期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什么问题?(2分)李鸿章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分)他又提出了怎样的解决之道?(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提出的实业发展主张。(4分)试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评价张謇的实业主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原创)(20分)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按照要求完成以下关于工业革命的问题探究。

    (1)完成《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6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兴起时间、地区

    18世纪60年代,英国

    19世纪70年代,英德美法等国

    动力革命标志

    万能蒸气机

    ①(1分)

    交通运输革命

    ②(1分)

    汽车、飞机

    新兴产业发展

    矿冶业、机器制造业等

    ③(1分)

    工业生产组织变革

    ④(1分)

    大企业(垄断组织)时代到来

    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⑤(2分)

    (2)探讨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材料一  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

    材料二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概括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8分)

    (3)反思工业革命的发展道路

    人们都知道,西方式的现代化生产是依靠不可再生的能源和资源为基础的。西方国家为获取超额利润,生产总量越来越大;西方国家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料也越来越多;没有巨量能源和原料的供给,现代化的西方一天也维持不了。但是,地球蕴藏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是有限的。……特别应注意的是,在目前世界能源消耗中发达国家占据绝大多数。仅美国一国,就大约耗用全球能源总量的40%。在能源和原料供给的刚性约束下,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可能再长期延续。与此同时,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大量产生有害废弃物质,极大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就明确宣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和取向绝非人类社会的美好天堂,它很有可能只是人类历史中极为短暂的一段插曲。

    ——摘编自林刚《关于中国传统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若干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存在的问题,(4分)并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一项针对性的发展建议。(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