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填空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推断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高粱酿酒   B. 干冰升华   C. 玻璃破碎   D. 冰雪消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走进花园,花香阵阵说明分子很小

    B.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以再分

    D.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外电子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使用,对人类“百利而无一害”

    B.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 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

    D.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

    B. 用废纸、木屑引燃蜂窝煤

    C.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X+O2=2Ag2S+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X是由硫、氢、氧元素组成的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

    C. X中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D. X属于有机化合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没有热量放出

    B. 0~50 s,发生稀盐酸与Al的反应

    C. 50 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HCl

    D. 100 s~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不再生成气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己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

    B. 若甲是H2SO4,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种为单质

    C. 若甲是Ca(OH)2,则丁可能是NaOH

    D. 若甲是Ca(OH)2,则乙和丙中必须有一种为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铁粉样品中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铁粉,铁粉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残余固体。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样品中一定含有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

    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

    ③残余固体的质量与样品中CuO的质量相同

    ④滤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

    ⑤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如图的信息填空:

    (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____。

    (2)由乙图所示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溶液是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2)图3中曲线N表示的是_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2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

    B.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C.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图1中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4)30℃时,如果用甲的饱和溶液配制5%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A.托盘天平(带砝码)  B.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烧杯 F.量筒 G.胶头滴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为了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样品中的杂质不含铁元素,且不溶于水和酸;草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CO2、CO和H2O;碱石灰主要成分为生石灰与氢氧化钠固体。请回答:

    (问题讨论)

    (1)进入E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B、C、D中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溶液      ③澄清石灰水

    (2)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数据处理)

    (4)称取样品5.0 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称量F装置,发现比反应前增重3.3 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实验反思)

    (5)该实验装置有一明显缺陷是_______。

    (6)如果没有G装置,则测得的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铜中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根据实验填空。

    探究活动一:

    (1)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沉淀A和无色溶液B。

    (2)取沉淀A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可推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写化学式、物质名称皆可,下同)。

    请写出沉淀部分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探究活动二:为探究其他物质是否存在,该小组同学取活动一中的无色溶液B进行如图实验:

    (3)由探究活动二得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

    (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其溶液的pH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的含量,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次数

    1

    2

    3

    4

    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82.2

    101.9

    121.6

    141.3

    162.1

    (1)“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