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认识,最贴近董仲舒的这一思想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

    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这段话有可

    能出自

    A.薄伽丘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伏尔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提倡古典文化        B.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C.反对天主教会        D.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用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文学领域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文学体裁的繁盛,与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①汉赋            ②唐诗            ③宋词     ④元曲    ⑤明清小说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作品中,绘画风格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平民化       B.贵族化         C.神秘化      D.宗教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右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1962年时,美国的卡逊(R.Carson)出版了《静寂的春天》 (Scient Spring)一书,书中的标题如“不必要的大破坏”,“再也没有鸟儿叫了”,“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可是只不过二十来年,书中的警告,已一一出现在我们身边,历史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证明        (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B.耸人听闻杞人忧天

    C.靠科技人类能克服它     D.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胡绳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的“诸多因素”是指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民权主义之所以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因为

    A.它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D.它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

    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农村包围城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实施的“211工程”计划主要是针对

    A.基础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民办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是

    A.贝多芬        B.莫扎特         C.约翰.斯特劳斯     D.肖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时人批评说:“(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毕加索这幅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的画作属于

    A.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代主义美术    D.现实主义美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 “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

    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胡适的这种认识在我国近代那场运动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其存在什么问题?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

    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这一调整推动了哪场革命的开展?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试用一句话综述卡尔顿·海斯有关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战国变法,其核心则基本围绕在加强君主专制的国家统治方面,进一步剥夺本国民众的基本权利,还包括焚诗书、禁游学诸文化政策,……扩张国土和增固君主的权力,而西方古代社会有关人民取得平等权利的改革内涵,在战国变法中完全找不到相应的影子。

    引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材料二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阅读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变法和古代西方改革的内涵有何不同?(4分)并结合材料概括出战国时期变法的相应措施?(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索伦改革的原则,(3分)并举出两点“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的差距”的史实。(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