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图是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的西周大盂鼎,造型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其作为史料最重要的价值在于

    A.青铜冶炼技术            B.青铜造型艺术

    C.铭文书法艺术            D.铭文具体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D.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D.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进步。根据下表中无产阶级队伍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842—1894

    1895—1911

    1912—1919(五四运动前)

    人数

    10万

    60万

    200万

    A.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洋务企业里

    B.第二阶段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第三阶段无产阶级已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促使中国革命即将转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变革的要求

    B.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C.旨在减少农村人口,保障农民就业

    D.说明“二元结构”模式适合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马法中的“最高裁判官法”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严谨与苛刻      B.专制与独断

    C.形式与随意      D.务实与灵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5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加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某个时期,美国人的休闲方式主要是看电影、去图书馆、听收音机或手摇式留声机,女孩子们几乎不买新衣服和首饰,但都会花几美分买一支口红抹在嘴唇上,既漂亮,又散发出香甘的味道。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教育的高度普及

    C.上流社会的形成          D.经济危机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现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材料一  元鼎四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上林三官指中央统管铸钱的部门)。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

    ——摘自《史记·平准书》

    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仁宗从其议。

    ——摘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文献中有关隋唐时期的新现象

    《新唐书》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唐会要》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旧唐书》

    田神功,冀州人也……至扬州(平定刘展叛乱),大掠百姓商人资产,郡内比屋发掘略遍,商胡波斯被杀者数千人。

    材料三  1861年北京海关总税务司署在上海、镇江两海关附设邮政部,上海有新式邮政的雏形自此开始。1867年总税务司(官名,掌全国关税行政及海关人员任免)赫德(英国人,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45年。)公布了邮件封发时刻表与邮资标准。1878年,赫德派华员吴焕在沪津等地筹办代理邮政机构“华洋书信馆”。在清廷的支持下,吴焕计划以上海为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普设邮政机构谋夺洋邮之利。赫德大惊,派洋员德璀琳在沪设邮局并推至全国,到1896年,全国24处海关普设邮局。1878年,清政府正式建立“大清邮政局”,划全国为35个邮区,下各设一分局,后由邮传部(1907年设,主管邮政、电讯、交通等事项)直辖。民国后改由交通部管辖。

    ——摘编自忻平著《从上海发现历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相同点,并指出宋代货币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的经济新现象,并归纳这些现象出现的社会条件。

    (3)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经济变迁的角度,对材料三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友情提示:解读题型要写出材料信息是什么,产生原因、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70—198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与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比较表

    时 段

    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

    1860—1870

    5.5

    2.9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1948—1981

    6.8

    5.6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项影响世界贸易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并选取表格中任一时段 用史实 进行说明。

    (要求:因素概括符合题意,选用史实说明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此时,华盛顿还认为英国国王是有道明君,只要下情充分上达,英王就会支持正义,纠正内阁的错误。……不久,从英国传来消息,英王乔治三世在议会发表演说,要对北美殖民地按照“暴乱”罪实施镇压,用血和火来回答大陆会议的“致英王书”。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材料二  美国宪法不是制宪者们凭空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已有的法律、思想、文化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宪法不是纯理论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社会的宪政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中。美国宪法形成的基础是综合性的,美国宪法基础的综合性为宪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态度的前后变化和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长期稳定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  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  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自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

    材料二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为加强边防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司马迁对蒙恬的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