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2 题
  1. 山东常被称为“齐鲁之邦”,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

    ①规定察举对象年龄必须在四十以上

    ②通过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

    ③结合科举考试制度多途径选拔人才

    ④尽量避免察举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其如此封侯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展周王朝的疆域    B.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C.利于周朝文化远播    D.防范诸侯割据称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苏东坡认为:“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今小商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可见其(    )

    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         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

    C.关注商业流通             D.提出农商皆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

    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

    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

    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说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造成“商贾断绝,城邑罢市”;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正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上述情况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

    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④已经开始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上述规定(    )

    ①体现了公正的法律观念     ②反映了平民斗争成果

    ③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     ④保护有产者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根据罗马的习惯和法律,代表共和国权力与尊严的元老贵族不得从事包括航运与金融在内的商业活动。共和末年,元老们常常通过亲属参与商业活动,同时,大量经商致富的“新人”也进入了元老院。政治权力便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被引进到流通领域中去。这里论述的是(    )

    A.商品经济发展对罗马产生双重影响

    B.罗马法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C.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D.公民法比万民法更灵活实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下列法律中与之最接近的是(    )

    A.《权利法案》         B.《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艾森豪威尔事后认为,提名沃伦乃是他“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对把霍姆斯大法官送进最高法院,也曾追悔莫及。哈里·杜鲁门总统曾自我解嘲道:“无论你把什么人放在法院,他就不再是你的朋友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1787年宪法奉行“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权力高于总统

    C.总统和大法官代表不同政党的利益

    D.美国地方和中央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恩格斯的这一分析(    )

    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

    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

    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指出:“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农民革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破坏作用

    B.在批判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了太平天国宣传西方思想的先进之处

    C.由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和中国以往的农民起义没什么两样

    D.材料深刻的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

    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著名的远东事务专家芮恩施曾经这样评价:“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像中国这样对美国在巴黎的领导抱着如此大的希望。中国人信任美国,信任威尔逊总统宣布过的原则,……正因如此,那些控制巴黎的老头们决定,使中国人民有着更强烈的失望和惊醒。……现在所有的希望却都给粉碎了。”材料中芮恩施为何会如此失望?主要原因是(    )

    A.参加巴黎和会西方国家集体出卖中国

    B.美国的外交政策令芮恩施失望

    C.中国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

    D.晚清政府和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丧权辱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文中“第一次胜利”指台儿庄战役

    ②文中“初步进展”指平型关大捷

    ③报道实际上肯定了中共发动民众的策略

    ④报道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中国政府的抗战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日本当时提出“和平方案”真正原因是(    )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决战计划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开辟了国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    )

    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

    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

    C.都认同“一国两制”

    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三: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原因何在?

    (3)对比三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l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材料三:截至2010年7月20日,美国已经有16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速期。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崛起的因素。

    (3)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