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连线题 1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乾隆时,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同音,因而被认为是怀念明朝、图谋不轨,卓氏家族因此而遭灭门之灾。这反映了统治者

    A. 反对文学创作

    B. 提倡尊孔读经

    C. 大兴文字狱

    D. 焚书坑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所示工程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这一工程是

    A. 黄河

    B. 通惠河

    C. 长江

    D. 隋朝大运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宰相魏徵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A. 善于纳谏

    B. 爱民如子

    C. 提倡节俭

    D. 勤于政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玄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人全盛时期,史称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康乾盛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A. 奢侈浪费

    B. 单一保守

    C. 多元开放

    D. 繁荣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竞答:“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作者被誉为“诗仙”,他是

    A. 苏东坡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开始于

    A. 黄巢起义

    B. 藩镇割据

    C. 安史之乱

    D. 宦官专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南宋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是

    A. 泉州

    B. 广州

    C. 上海

    D. 宁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它的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努尔哈齐

    D. 耶律阿保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制度的不断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A. 三省六部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度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置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 西域都护

    B. 市舶司

    C. 巡检司

    D. 宣政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元朝疆域辽阔,为民族交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 契丹族

    B. 回回族

    C. 女真族

    D. 党项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建立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置军机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代的读书人张清,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下备考措施中,哪一事情是他考前必须要做的

    A. 吟诗作赋北窗里

    B. 苦背四书五经

    C. 研究《四库全书》

    D. 阅读“四大名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朝的“戚家军”与南宋的“岳家军”相似的地方是

    A. 抗击金军

    B. 肃清倭寇

    C. 抵抗蒙古

    D. 纪律严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末民摇“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中的“闯王”是

    A. 李自成

    B. 翟让

    C. 李密

    D. 黄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下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A. 加强经济建设朝

    B. 巩固边疆地区

    C. 抗击外来侵略

    D. 盛世帝国危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郑成功被称为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抗击了下列哪个国家对台湾的侵略

    A. 荷兰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观察下面清朝人口增长情况表,你认为影响表格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①明清时期耕地面积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

    ②康熙年间官府对新增人口不再征收人丁税

    ③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繁荣

    ④明清时期北方气候寒冷人口大量南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将下列人物与他们对应的成就用线连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根据下列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图一,唐朝都城___________,布局严整,市、_________分明,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2)图二,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它的出现,反映了宋代___________业的繁荣。

    (3)图三,这位人物是____________,她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4)图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号称“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重文轻武是宋朝统治政策的一大特色,对宋朝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到五代时进一步造成武夫跋扈、悍将称雄的后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以文臣代替武将实施统治。

    (1)赵匡胤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当上皇帝的?从材料中找出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

    (2)下表是小明同学正在制作的“宋代重文轻武国策的评价”表格,请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写出小明同学评价宋代的重文轻武国策所用的方法。

    论点(积极作用)

    论据

    第一,推动了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消除了藩镇割据的隐患。毕昇发明①:航海使用②导航。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是③,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等。

    论点(消极作用)

    论据

    第一,造成军事力量薄弱,战斗力衰退,在战争中频频失败

    第二,在外交上一贯采取屈辱忍让、纳币求和的做法。

    1.北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多以失利告终。1127年发生④之变,金灭北宋。

    2.北宋与辽订立⑤之盟,每年给辽“岁币”。1138年,南宋与金议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论据: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宋代重文轻武国策的评价”表的信息,你认为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对当今国家建设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一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历史上最为辉煌和开放的时代。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唐朝对外交往中“西行”与“东渡”的两位重要使者,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材料二: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1)材料一中“西行”和“东渡”的使者分别是谁?他们在唐朝对外交往中的贡献有什么共同点?

    (2)从材料一中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个特点。

    (3)观察材料二中的图一信息,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根据图二《鸟笼中的君臣对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

    (4)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我国从古代到近现、从近代到现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