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9 题,连线题 2 题,非选择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 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 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 国内外形势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D. 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

    A. 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 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 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 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导致宋明儒学家的因循守旧

    C. 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

    D. 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这表明当时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C. 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D. 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们列扭转

    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政府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反映了

    A. 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国人共识

    B. 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D. 城市对农产品需求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雅典官员任职期间,“任何公民都可因他行为不敬或侵占公款、叛国,共谋或其他严重犯罪活动而启动一种‘指控程序’来反对他,如果情况属实,他就被判处死刑。案件首先由议事会来判决,但更严重的案件通常由议事会交由陪审法庭来做最终判决,极其严重的案件,像叛国罪,由公民大会来审问”。这说明古雅典

    A.对政治权力实行严格的制约

    B.公民大会是最高司法机构

    C.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D.司法审判程序缺乏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 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面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A. 冷战仍然在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B. 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 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

    D. 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蒋梦麟(1886—1964年),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青年时赴美留学,并获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

    1918年,他发表《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抨击儒家重古轻今观念对先前中国史学造成的弊端,呼吁吸纳西方历史教育的经验、体察本国社会生活的需要,活用本国的历史资料,以革新中国历史教育。在新式教育中,将王侯将相的重要性降低,而把与平民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作为教育内容;政治事件不再居于中心位置,农林、风俗、宗教、家制、娱乐、法庭、学校、聚会等领域一样值得教授;政治家固然影响深远,但科学家的事迹及贡献更值得宣扬;解释史事摆脱了早先儒家学说“仁政”、“暴政”的说法,转向综合考查生产力、人口、气候、地理、交通等因素。

    ——摘编自马勇《蒋梦麟传》

    (1)本剧材料概括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梦麟历史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肯尼迪任期内(1961~1963),美国对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武装干涉行动美国特别惧怕共产主义在古巴得势,其第一次干涉就是支持古巴流亡分子入侵古巴。1961年4月17日,中情局装备和训练的反卡斯特罗的1400名古巴流亡分子,乘美国运输船并在中情局雇佣人员所驾飞机的掩护下在古巴南海岸的猪湾登陆。结果在72小时内全部被击溃,使美国的这场间接军事入侵遭到彻底失败。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篇》

    材料二美国入侵猪湾失败后,卡斯特罗高调地宣称自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确认了他的国家与苏联的关系,并充当整个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的国际革命事业的先锋。美国加强了它对古巴的禁运.随后,在美苏的维也纳会晤中,苏联向西方国家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它们离开柏林。正为猪湾惨败而痛悔不已的肯尼迪重申西方留在柏林不走的决心。1962年,赫鲁晓夫宣布要保卫古巴免遭美国的第二次入侵,于是将苏联军人和技术人员派往该岛修建导弹基地。这将不可逆转地改变美苏之间的核武器均衡,后果不堪设想。

    ——摘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入侵古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入侵古巴对当时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列为中国近代以来留学路线示图: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五四运动前后

    詹天佑(1861 年—1919 年)。清政府出于“振兴计划”的需要,使欧美的长技为我所有,在

    1872 官派学生赴美留美,詹天佑是其中之一,1878 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 工程。回国后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黄兴(1874 年—1916 年)。在 20 世纪初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的大潮中,留学生无疑是 一群“弄潮儿”。1902 年,黄兴赴日本留学并创办了《游学译编》杂志,介绍西方资产阶 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革命历史,宣传民主革命和民族独立。

    刘少奇(1898 年—1969 年)。1921 年夏,他赴俄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学习马克思主 义理论,同年冬天,他由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时的留学生沟通了马克思主义 文化与中国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据陈学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代初年,公文几乎完全继承了梁、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一些有识之士看出这种文风的弊端,提出了改革文风的建议。首发倡议者是大臣李愕,他于开皇三年(583年)呈《上高帝革文华书》,历陈浮华文风之害,请求朝廷“屏黜轻浮,遏止华伪”。隋文帝杨坚采纳了李愕的建议,于次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违者治罪。自此拉开了隋唐文风改革的序幕。

    唐代立国之初,高祖李渊就于武德元年(618年)发布了改革文风的《诫表疏不实诏》,严厉批评了“表疏因循,尚多虚诞。申请盗贼,不肯直陈”,“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体用,固亦失于事情”的现象。初唐时期,唐太宗和魏徵,陈子昂等都发表过改革文风的言论,魏徵、陈子昂还在写作实践上作出表率,写出了许多朴实直言、不加雕饰的公文,对文风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中期,骈体文又有所抬头,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把文风改革推向高潮。经过几辈人的努力,唐代公文总体上呈现出词强理直、质朴务实的文风。唐代文风改革一直延续到宋代,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不仅从理论上倡导文风改革,而且写作了大量文风朴实而又长于说理的公文。宋代公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我国公文写作的繁荣期。

    ——摘编自张树文《我国古代公文文风的历史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公文文风改革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