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元政府设置的行省一般不以自然屏障为边界,如将汉中地区划入陕西,将徐州划归江淮,人为割裂自然经济区。其主要原因是

    A. 游牧民族经济活动单一

    B. 吸取宋代地方分权教训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节制

    D. 行省面积较广管辖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说明

    A. 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 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①科举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内阁制

    ④二府三司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 明朝

    B. 北宋

    C. 唐朝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 汉代内外朝   B. 唐代三省制   C. 明代内阁制   D. 清代设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

    B.罗马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的法治社会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百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A. 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其用意在于说明(    )

    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欧洲中世纪“商人法”中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内阁

    D.尚书台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古雅典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无法偿债的债务人60天,在此期间债权人须连续三次于市集日将债务人带到审判官前,若仍无人替债务人还账,则债权人有权将债务人砍成块。”这些规定(   )

    A.说明了公民政治权利得到保护

    B.揭示了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体现了对财产权利的极度重视

    D.蕴含着人文精神的逐渐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琊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守是齐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齐郡无权任免烟台的县令

    D. 烟台是齐郡的封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钱穆是在

    A. 批评周人的保守落后   B. 肯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

    C. 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  (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  (侧室) D.二哥(22岁)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

    A. 当时广州知府的命令   B. 受宗法制的影响

    C. 西方思想的冲击   D. 清朝重视培养实用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 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   B.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 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 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论述属于“史识”的是

    A. 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后世

    C.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D.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礼仪与政治分离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语。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 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 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

    C. 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 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政权借助族权   B. 封建等级森严   C. 中央集权确立   D. 社会分工明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情况,并分析其演变趋势。

    (2)结合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其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二回答,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