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②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   ④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四幅剖面图所示地层中,最有可能储存石油、天然气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不属于地球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外发生的褶皱山系是

    A. 喜马拉雅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阿尔卑斯山   D. 安第斯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泰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堑   D. 地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的黄土高原崎岖的地表和长江三峡分别是由于

    A. 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   B. 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C. 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东非大裂谷

    C. 桂林的石灰岩溶洞   D. 大片的戈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属于风力堆积地貌的是

    A. 河口三角洲   B. 沙丘   C. 风蚀蘑菇   D. 云贵高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A. 海岸山脉   B. 岛弧   C. 巨大裂谷   D. 巨大山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山区城市多分布在

    ①高山顶部 ②河谷谷地 ③山间高地 ④比较开阔的低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关于地形与城市区位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美国三大城市带都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B. 巴西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地区

    C.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D. 我国汾渭谷地因地形崎岖而城市稀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形成的地貌通常是

    A. 角峰   B. 三角洲   C. 河漫滩   D. 冲积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与流水作用相关的地貌类型是

    A. 长江口崇明岛的面积还在扩大   B. 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C. 新疆塔里木盆地戈壁   D.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关于地质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 地质作用的能量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

    B. 地质作用因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

    C.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D. 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一地质构造图,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A. 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 整体性

    C. 不可替代性   D. 数量的有限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

    A. 地理环境   B. 自然带

    C.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 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既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是

    A. 能量   B. 物质   C. 生物   D. 气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输送能量来改变大气运动,这种能量主要是

    A. 动能   B. 势能   C. 热能   D. 化学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破坏有关

    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 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下图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比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B. 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面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B. 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C. 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D. 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    )

    A. 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 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 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但使气候趋于正常

    D. 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4)A、B两处有一处有自流井,它是___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加剧流水的     作用,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干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我国亚热带某地区地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地质构造为     ,判断根据是      

    (2)甲、乙、丙三个村中,     村可成为旅游区,理由是       

    (3)图中地形为       ,形成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合理,理由是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3)影响修筑a-b与b-d两条同等级公路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

    A.占用土地     B.工程造价   C.民工数量    D.技术水平

    (4)为更好地发挥图中Ⅱ、Ⅲ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     措施。

    (5)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修建    和公路等基础设施,这需要                  做保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沿20°经线所作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代码处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Y________。

    (2)从A到Y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规律,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G山名称是     山,其从下而上的自然带有       。其南坡雪线比北坡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气候和_______气候。

    (4)自然带④在大陆西部的典型植被为__________。

    (5)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该自然带典型的动物有______。(举一例)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