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民均”作用的是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募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不败”。上述现象说明(    )

    ①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④商鞅实行严苛的法律自食其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

    ①首席执政官

    ②长老会议

    ③公民大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 国王与贵族   B. 贵族与平民

    C. 贵族与奴隶   D. 国王与贵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棱伦改革之前,雅典的“山地派”

    ①都是债务奴隶;

    ②大都居住在山区;

    ③不能享受公民权;

    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提出了强的改革要求。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山地派”的政治权利

    B.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实行激进社会变革

    C.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

    D.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指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 奴隶主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A. 废分封、行郡县   B. 移风易俗

    C. 制定连坐法   D. 重农抑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    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

    C.曾多次迁都          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均田制的实行

    ②俸禄制的实行

    ③迁都洛阳

    ④孝文帝亲政

    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①②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 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 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 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 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所实行均田制的性质是

    A.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 小农个体土地所有制   D. 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宋初年实行“更戌法”,产生的后果是

    A. “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 “兵无常帅,帅无常兵”

    C. “方镇相望于内地”   D. “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哪些是由于北宋过分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结果

    ①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

    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

    ③兵将配合不力,战斗力下降

    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宋初年所设参知政事的目的在于

    A. 使调兵与统兵权相互牵制

    B. 加强对带兵将士的防范

    C. 取消宰相对军事与财政的支配权

    D. 帮助皇帝管理国家的财政大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对王安石均输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

    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③增加了政府收入

    ④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⑤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王安石变法中,注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是

    A. 农田水利法   B. 方田均税法

    C. 市易法   D. 青苗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秦国)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隧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

    ——《商君书•垦令》

    材料二(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风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入顷,县令、郡丞六顷。更糊目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卷110《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灭庐井而置阡陌”的实质内容是什么?材料说“(井田)废久矣”,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材料一看,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2)据材料二,说一说北魏推行什么土地制度?土地分配的特点是什么?这一土地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请说一说你对“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材料二臣(司马光)向上曹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356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日知录·宋世风俗》

    回答:

    (1)材料一、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三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3)三则材料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否一致?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