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判断题 7 题,填空题 3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   ②麦   ③黍   ④粟

    A.② ③   B.① ④   C.② ④   D.③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比伦     C.希腊     D.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他是我国历史上治水英雄,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他”是

    A. 炎帝     B. 尧     C. 蚩尤     D. 大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黄帝是通过推举选出的部落领袖

    C、黄帝打败了蚩尤

    D、黄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是

    A.大盂铜鼎        B.青铜豕尊 

    C.司(后)母戊鼎    D.毛公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会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等,建造舒适的适合居住的房屋,干栏式房屋应属于什么人建造?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大汶口人    D.北京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时期,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 楚     B. 齐     C. 秦     D. 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造成沙尘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注意到环境保护了,他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几千年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地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三星堆”文化的具体地点是在

    A、青藏高原         B、成都平原

    C、云贵高原        D、河南安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A. 建立分封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 推行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

    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磨制石器        ② 打制石器         ③ 铁制工具     ④青铜工具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适者生存    D.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所示著作的作者是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7 题
  1.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夏、商、西周的兴亡更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臭名昭著的暴君,比如桀、纣、盘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帮助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极大农业生产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楚、燕、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与长平之战相关的成语典故是纸上谈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墨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而孟子则支持正义的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执行局会议29日作出决定,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的奖项。据了解,国际“孔子教育奖”每年9月初在巴黎颁奖,并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律文件公布。

    -----2005年新华社巴黎9月30日电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请回答:

    (1)请列举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或教育主张。

    (2)孔子不仅是大教育家,还是大思想家。他是哪个思想流派的创始人?该流派的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作为大思想家,他的思想被记录在哪部著作中?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____。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著名的水利工程___  ____是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孙子兵法》的作者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读图和材料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与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哪一项政治制度?

    (2)实施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受封的对象是什么人?

    (4)春秋时期,展开争霸的是哪个等级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哪个国家?变法中哪项内容有利于农业发展?

    (2)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文,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变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