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D.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 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 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①行省制

    ②分封制

    ③郡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

    A.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 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以征收实物税为主   B. 推行抑商政策

    C. 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   D. 农民的负担较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 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

    C. 市坊制度

    D. 官营专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

    A. 商周   B. 春秋战国   C. 汉代   D. 隋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 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 租佃式经营   B. 田庄式经营   C. 自耕农式经营   D. 井田制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    )

    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

    A. 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 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

    C. 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D. 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制瓷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白瓷     ②青瓷     ③彩瓷     ④珐琅彩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在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 闭关锁国政策

    B. 腐朽的封建制度

    C. 文化专制政策

    D. 重农抑商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 白银逐步成为件遇流通的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 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 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 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 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鞭打春牛” 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活动。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A. 我国对牛的高度重视

    B. 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和推广

    C. 牛妨碍了农业生产

    D.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 经常巡游天下

    C.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思想的关键人物是(  )

    A. 庄子   B. 孔子   C. 董仲舒   D. 汉武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

    D. 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思想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

    A. 佛教、基督教   B. 程朱理学、心学

    C. 佛教、道教   D. 道教、心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①井田制的崩溃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④出现了私人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主要原因是某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

    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更具有威胁性。

    ——克拉克

    请回答:

    (1)“这对于保障远东的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克拉克对朝鲜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对吗?为什么?

    (3)结合本课内容,你认为朝鲜战争对交战国有何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它反映了时代特点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