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             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             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

    A.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研究统一的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时代特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常以左右来区分人或事物的远近尊卑。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到了元代,不但以右官居上,更是发展到连科考取士也分左右榜,蒙古人列入右榜,汉人则在左榜。而到了明朝,又回复了尚左的传统。据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左右观的变化带有时代特征           B.左右观与其民族文化相关

    C.左右观的变化体现社会进步           D.左右观是等级社会的产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关于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                 B.韩非中央集权思想

    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                 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1775年。”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

    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

    B.启蒙运动开始兴起,但社会道德失序

    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卢梭说:“我情愿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主权者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这只有当人民和主权者是同一的时候才能做到。”这“共同的幸福”得以实现的主要前提是

    A.主权在民        B. 自由平等      C.分权制衡      D.以人为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造成这一变更的决定性因素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革命人士的坚持

    C.清朝统治的瓦解                   D.辛亥革命的推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当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职时,这个绝望的国家给予了罗斯福一个独裁者的权力——这里的“独裁者”,要按它在罗马共和国宪法中的本意来解释,是指为了帮助国家渡过灾难性的危机而被赋予临时性的绝对权力的人。罗斯福“独裁”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根除了大萧条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危险和隐患

    B.突出了联邦政府的地位,危害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C.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提高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图印章产生的地区应该是

    A.湘赣

    B.陕北

    C.江浙

    D.皖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作家被评论为“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是

    A.《等待戈多》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比较(400-1998年)

    表 1000-1890年日本、中国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材料二  14世纪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复兴旗手高擎人文主义大旗,┉┉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他们的声音如巨人登高一呼,很快就在阿尔卑斯山上南北各大城市中心激起雷鸣般的反响和回音,震撼了欧洲大地。┉┉但丁谢世二百年以后,中国出了个李贽,敢于反对以孔孟之道为“万事之至论”——似乎与西欧的人文主义有些相似,但却如荒野的孤鸿哀鸣,未能激起任何群众性的回响。┉┉李贽之后,有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也都阐发过颇有时代新意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但是他们和李贽一样,只是在很小的知识圈内有一定影响,未能像西欧文艺复兴那样在各大城市中心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庞卓恒等著《史学概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有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若干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上海从市政建设与管理、上海士绅自治运动,到上海人的行为方式、婚丧嫁娶礼仪的变化,多有西方的影响;编制门牌号码、人车分道、文明婚礼、实行夏时制、选举市花、选举上海小姐……,不是仿照租界就是学自泰西。……许多早期城市的公共工程大多为西方商人所创办与控制---使得这些城市具有浓厚的西方印迹和色彩。许多人往往把他们看成是西方城市的缩影。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四  19世纪60-70年代,上海乡民谓电线有碍风水,而将英商在吴淞-上海间所架设的电报线之“电杆悉行毁去”;一些保守旧官员也把同期外人在沪架设之电线、所修之铁路斥为“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而在一些传统城市,这种反应更为强烈。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

    ——翟志宏《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价值演变》

    材料五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中国的南大门,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实行对外开放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增加,全区城市由5个增至23个,城市化水平达到52.7%。

    ——《岳麓版必修II 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西欧相比的变化轨迹。并指出图与表的内在关系。(5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等人的思想未能“激起一个群众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当时市(乡)民对待西方文明成果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16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哪些趋向?(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城市化建设有哪些认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

    材料二  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此其一。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文松《关于赫德评价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6分)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奥斯曼帝国,它的阿拉伯属地几乎全部为英军控制。英国占有中东的心脏地带巴勒斯坦面临三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是声称自己在此地有最大传统利益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法国,二是以魏兹曼为首的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者,三是以费萨尔为首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人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的一种现代社会政治思潮)者。为了对付这三个对手,1917年11月2日,在英军向巴勒斯坦迅速推进之际,英国政府正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必须清楚地理解,绝不应使巴勒斯坦现有非犹太社团的公民权利或宗教权利或其他任何国家内的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受到损害。”

    ——《从〈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看大英帝国所主导的犹、阿“合作”》

    材料二  1918年11月,费萨尔和魏兹曼双双到达伦敦,以“阿拉伯人的好朋友”著称的T•E劳伦斯为阿、犹合作积极奔走┉┉1919年3月,《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在伦敦正式签订┉┉其中第3条款的内容是“在制定巴勒斯坦宪法和行政管理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应该保证英国政府1917年11月2日的宣言得以有效执行”。第4条款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应该采取的必须措施是,鼓励和促进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并尽可能地通过密集定居和精耕细作把犹太民安置在土地上。在采取这些措施时,阿拉伯农民和佃农的权力应该受到保护,应该帮助他们尽快地发展经济。”

    ——《从〈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看大英帝国所主导的犹、阿“合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犹、阿矛盾产生的原因,说明《贝尔福宣言》关于犹、阿矛盾解决方案的实质。(9分)

    (2)据材料二回答,《魏兹曼一费萨尔协定》的签订是否有利于犹、阿合作的实现并说明理由。你认为要实现犹、阿合作,国际社会应该怎样作为?(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一封信

    材料二  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大家都害怕内战,都想避免内战。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林肯连任就职演说(1865年3月4日)

    材料三  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老阿伯”(阿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同吃一惊。

    ——马克思《美国近事》(1862年2月26日左右)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网易新闻登载了一篇题为“林肯的狡猾:‘解放黑奴’只是为了战争胜利”的文章,称林肯为“狡猾保守的废奴主义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林肯对美国的贡献有哪些?并分析林肯取得如此功绩的主观因素有哪些?(9分)

    (2)请谈谈你对材料四所持观点的看法。(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