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选择题 1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B. 青春期身体生长快代谢旺盛

    C. 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D. 进入青春期,脑细胞、神经元数目大量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夜间,菜农采取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的办法来提高蔬菜的产量,这样做的原理是(   )

    A. 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细菌的危害

    B. 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减少

    C. 温度低,蒸腾作用减弱,水分的散失减少

    D. 温度低,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的积累减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下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绵羊的白色(B)对黑色(b)为显性,一只白羊与一只黑羊交配生了一只小黑羊。白羊和黑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Bb与bb   B. BB与BB   C. bb与BB   D. Bb与B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药物封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吞服,以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消化的特点看

    A.胃能消化淀粉,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经胃进入小肠

    C.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药物渗出    D.胆汁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到大肠消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肌肉的状态是(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学习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脊椎动物才有学习行为

    B.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学习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学习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交通法规定“禁止酒后驾车”,其最主要原因是过量的酒精抑制人的(  )

    A. 神经系统   B. 消化系统   C. 呼吸系统   D. 循环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关于杜鹃和杜鹃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个体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   B. 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D. 杜鹃花的种子、杜鹃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   B. 乙沿着输卵管移动,植入子宮内膜完成着床

    C. 成熟胎儿从母体娩出前也进行呼吸作用   D. 胎儿的性别形成于怀孕的那一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果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 在更换物镜之前,要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C. 更换物镜之后,视野光线变亮,所以应该换用小光圈

    D. 如果更换物镜之后,物像模糊,可调节反光镜和粗准焦螺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蜻蜓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 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 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 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表示心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B. b表示肺,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 b表示小肠,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D. b表示肾小球,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曲线表示甲、乙两人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其中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结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①发生了病变

    B. 乙②内的液体是原尿

    C. 甲③处具有滤过作用

    D. 乙④内的液体含有葡萄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科学的是(  )

    A. 植物的根生有大量根毛,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 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吸收营养

    C. 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 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了"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上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 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 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 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 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水体pH值对水生动物能否存活”获得的信息(“√”表示能够存活,“×”表示不能存活)。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表中信息,作出了如下几种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6.5~7.0

    6.0~6.5

    4.5~6.0

    3.0~4.5

    溪红点鲑

    ×

    ×

    小口黑鲈

    ×

    ×

    黑头呆鱼

    ×

    ×

    ×

    牛蛙胚胎

    ×

    小龙虾

    ×

    ×

    A. 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 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C. 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D. 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线粒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难忘童年,难忘那朗朗上口的儿歌:“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你呀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请根据材料判断以下描述

    (1)葡萄树发芽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分不开。(____)

    (2)“重重的壳”是蜗牛的外骨骼。(____)

    (3)歌词里提到的生物中,具有“系统”的是蜗牛和黄鹂鸟。(____)

    (4)“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这说明生物会影响和改变环境。(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各类共享单车进入厦门,人在骑车时需要各种系统协调才能完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骑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中[   ]_____的调节作用,使物像落在[   ]_____上,最终在_____形成视觉。

    (2)行驶到路口时,发现红灯立即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内(填字母)。

    (3)由于骑行不稳,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请写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⑨→______________→⑧。

    (4)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加快骑行,引起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主要依靠了________系统和_______的调节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是人体参与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中,_____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该类物质被彻底消化后的产物在图一的[4]_____中被吸收,随血液流动到达图二中的[1]_____,最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组织细胞。

    (2)图三中,当血液由[1]流向[2]后,血液将由_____血变为_____血。

    (3)人体进行代谢活动时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尿液的形成过程需经过图四中[3]肾小球的_____作用和[_____]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部分,以及_____。

    (2)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

    如果图中生物所在的这个生态系统被有害农药污染,那么,生物体内含有的农药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图中,如果大量捕捉野生青蛙和鸟类,一段时间内,会导致蝗虫的数量______,使水稻减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农业生产中,在保证水、肥等充足的条件下,要让农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图一表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占比: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重叠程度越大)。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C表示_____;若C表示水,此时图一表示叶片正在进行的主要生理活动是_____。

    (2)叶面积指数为_____时,对农作物的增产最有利,因为此时_____强度相差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3)通过对图二曲线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菜农常还会采用白天增强光照,夜晚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来提高蔬菜产量。

    (5)你还能想到什么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_____(答出一条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果蝇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材料,在瓜果摊、厨房及垃圾箱等场所最容易见到它们的身影.雌果蝇、雄果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6+XX、6+XY.请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果蝇的发育过程不同于蝗虫,属于_____发育,其中“卵”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

    (2)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图乙是利用果蝇进行的杂交实验.由图可知,果蝇长翅和残翅这对性状是由_____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子代残翅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

    (3)现有一些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残翅果蝇,请根据图乙中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鉴定这些残翅果蝇基因组成的实验。

    实验方案:

    ①取待鉴定的雌、雄残翅果蝇,让它们自由交配;

    ②将子代幼虫置于_____条件下培养;

    ③统计子代果蝇翅的发育情况。

    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子代全表现为长翅,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VV。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第一步: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然后用酒精稀释,配制出了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

    第二步: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皿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6

    6.08

    6.08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_____。

    (2)实验温度控制在37℃,其原因是_____。

    (3)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4)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