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B.下层公民没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C.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存续

    D.贵族凭借财富,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改革。管仲在齐国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政策;鲁国也实行了“初税亩”。这些政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②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

    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政府校比户籍,清查隐漏人口,导致户口增加,进而形成了新置与恢复州、郡、县的高潮。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政策是(   )

    A.建立俸禄制                B.设立三长制

    C.实行宗主督护制             D.推行租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   )

    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

    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B.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C. 赎罪券和《圣经》     D.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加尔文认为:“得不得救在乎神的拣选,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一主张(   )

    A.强调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B.否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

    C.批判了因信称义学说         D.否定了对教皇的盲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为此,他首先(   )

    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戊戌变法运动是 ①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②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③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②都希望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③都积极争取天皇的支持④都是中下级武士领导和发动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   )

    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    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    D.确立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

    A.力图保持欧陆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实力开始衰落,无力插足欧洲事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6年对同盟国集团是不幸的一年。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英国舰队虽遭重创,但仍控制着制海权

    ②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产

    ③德军发动的索姆河战役受挫

    ④美国参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各项,发生在一战后期并对战争的结束起到加速作用的有(   )

    ①美国对德宣战             ②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③参战国国内革命形势高涨      ④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浩劫,但它并不能泯灭人类的良知。战后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对上述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

    ①这是对一战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

    ②这些反思能够避免战争和世界动荡局势

    ③这些反思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④这是一战积极进步作用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 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 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 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 但遭拒绝, 因此不得不(    )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故事。美国是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组建者,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成为英法两国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这种情况说明(   )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其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给中国,其真实的意图是(   )

    A.维护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C.分割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D.抑制日本,打破其独霸中国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委任统治      D.大国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6分)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评价商鞅变法作用的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商鞅变法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改革措施。(6分)

    材料三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自的态度怎样?(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缺陷。(4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