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掀起了全民学诗词的热潮。如果出题: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李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

    A. 魏征   B. 寇准   C. 宋璟   D. 房玄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隋唐时期最突出的社会特点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与此话相关联的信息或事件有(   )

    ①文成公主入藏联姻               ②唐朝尚武风气盛行 

    ③唐朝社会风气开放               ④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弘法僧盲志未移,终成东渡写传奇。”“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三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鉴真、郑成功、岳飞   B. 戚继光、鉴真、张骞

    C. 玄奘、郑成功、戚继光   D. 郑和、岳飞、鉴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

    ①政治腐败    ②土地兼并     ③农民起义    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宦官专权   B. 藩镇割据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 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 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 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 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 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大学教授做客《百家讲坛》,做了“太宗继位”“房谋杜断”等系列讲座。由此可推断他所讲的主题是(   )

    A. 文帝建隋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隋文帝(年号开皇)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

    A.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   B. 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C. 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统一   D.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隋朝末年,一位洛阳商人要到余杭做生意,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   B. 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

    C. 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   D. 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元朝-成吉思汗   ③金-女真族    ④后金-努尔哈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早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我国就开始种植水稻,但直到哪一时期,水稻产量才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当时的纸币叫(   )

    A. 交子   B. 当票   C. 银票   D. 汇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宋时期,在南方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川蜀地区种植棉花和茶树   B. 农民种植引进的占城稻

    C. 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 开封城内勾栏热闹非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是在(   )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国史概要》中指出:“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域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广东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这表明清政府

    A.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B.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D.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                     (   )

    A. 清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小明在学习古代都市时,收集到下边方框内的资料。与资料相关的都市是(   )

    A. 长安城   B. 东京城

    C. 临安城   D. 大都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下列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宋人表演蹴鞠   B. 宋人表演词朗诵

    C. 元代人表演杂剧   D. 元代人表演杂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A、B处分别为(   )

    A. 山海关  嘉峪关   B. 山海关  居庸关

    C. 辽东  嘉峪关   D. 辽东  居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以下剧种中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的是(   )

    A. 元杂剧   B. 昆曲   C. 川剧   D. 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清代名医徐灵眙作讽刺八股取士的《刺时文》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啼,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的作用。

    (2)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变化?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认为明代一石重153.5斤,一斤重594.6克,明代粮食总产量应为1500亿市斤左右,较之前各朝代有大幅提高。王育民教授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

    材料二   根据嘉庆《清会典》,嘉庆十七年(1812),全国总产粮约为3013亿市斤,约为1.5亿吨。清朝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1)明朝时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明朝引进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2)为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人口发展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口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何时统一全国?隋的统一,有何意义?

    (2)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3)明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为捍卫国家的统一,清朝对台湾和西藏地区又是如何管理的?说明了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2)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举出明朝三部科技著作及其作者并结合三位作者的生活与经历,指出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