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名句名篇 2 题,文言文阅读 6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8分)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茕茕孑立,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桃园豪杰三结义”的情节。(第一回)

    2.简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第二十一回)

    答:选(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6 题
  1.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3分)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   行:_________________

    (2)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_________________

    (3)庶臣侥幸,保余年             卒: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实为狼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风,孟学士之词宗

    B.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C.梁鸿于海曲

    D.尽东南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

    1.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B.臣洗马 除:革除

    C.则刘病日笃:病重

    D.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3. 翻译下列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小题。(6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

    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

    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

    D.“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以此来说明爱民的重要性。

    2.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课文选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曹操之口。话说曹操刺董卓不成,董卓下令捉拿曹操,陈宫追随曹操逃至成皋,受吕伯奢接待。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在得知实情后,又杀吕伯奢。陈宫说:“知而杀之,大不义也。”曹操遂以此话答之。(第四回)

    B.董卓弑帝揽权,曹操在各郡广发檄文,集结义军讨伐董卓。董卓遣华雄应战,华雄战败,后遣吕布来战。义军先是由张飞手持双股剑应战,再有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出战,最后刘备也是提丈八蛇矛而出。这就是有名的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C.且说,曹操谋权,把持朝政,众人皆惧。时司徒王允府中有一歌姬唤之貂蝉。王允巧使连环计,先将貂蝉许配给董卓,又将她献给吕布。离间董卓、吕布,使他们二人反目,并拉拢吕布讨伐董卓。(第八回)

    D.献帝欲歼灭李傕、郭汜事败逃至洛阳,又闻李、郭追兵将到。危难之时,曹操差遣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献帝适才安心。(第十四回)

    E.袁绍进兵许都,曹操应战。袁绍有颜良、文丑猛将,曹营无人可迎战。曹操遂差人请关羽出战,关羽领命而出,手持青龙偃月刀,骑曹操所赐赤兔宝马。斩颜良、杀文丑,如入无人之地,曹军大胜。(第二十五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然后回答小题。(19分)

    铁  圈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儿。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他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看到小男孩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B.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C.“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D.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16.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一次在平常最普通不过的靠边停车,让客车司机吴斌感动了国人。网民送给他“最美司机”的称呼,当地政府授予他“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勇士”等多项荣誉,多地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自发前往吊 ( yàn )他。通过媒体的报道,吴斌的壮举更是震( hàn )了全中国。在身受重伤的生死时刻,吴斌依然用完美的驾驶操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以及高速路上更多人的安全,获得这些荣誉和赞扬,他真的是

    1.在①、②处按照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答:①________;   ② ________

    2.在③处,联系上下文,写出一个恰当的成语。

    答:③________。(1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想攀登高峰,切莫把彩虹当作梯子。”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让你产生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不要脱离材料范围,请提炼观点,展开联想,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