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书写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四)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根据选文的情节,以“中年妇女”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1)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发展

    (2)

    高潮

    (3)

    结局

    (4)中年妇女的话语感动了我们

    2.简要概括文中“中年妇女”的形象。

    3.结合语境,品析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事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请写出二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从现在的网络阅读说起,指出其失重感,从个人的经验角度,提出了“阅读其实是一种有力量的精神运动”的观点。

    B. 本文②③段列举“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一位亲人下放乡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的事例,证明了中心论点。

    C. 作者认为,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在于阅读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有时却在于它的“轻”,在于阅读心境的解放。

    D.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道理讲述的非常透彻,能让读者信服。

    2.下列不属于第⑦段中“无用阅读”的一项是(    )

    A. 只是因为喜欢,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一位青年依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B. 铁凝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出于一种非功利的自发行为,扉页上的题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C. 歌手李健闲暇时会读古诗,他几乎不读畅销书,读古诗让他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D. 家长强迫孩子读四大名著,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写作技巧,获得作文高分。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甲]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个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并使生命变得有益而充实。”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一个赶着四轮马车进城的山里人,把他顺路带上。在十字路口他买了一份当地报纸。报上登载着一个通知:要城里的党员到米杰扬·别德内依俱乐部开会。保尔回到家已是深夜。他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他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演说。

    [乙]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A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

    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B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而充实,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

    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1.[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_____________》,其作者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填国籍)著名作家,其中的 A 和 B 都是指______________

    2.[甲]文段写主人公有自杀的念头,你认为这样写是否有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为什么?

    3.结合原著,谈谈你对[乙]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 今年全国的粮食产量减少了一倍。(把“一倍”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C. 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删除“否”)

    D. 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珠海有“浪漫之城”的美誉,犹如镶嵌在珠江口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B. 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优雅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C. 奶奶一病不起,即使偶尔下床上卫生间也是蹑手蹑脚、踉踉跄跄。

    D. 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下面的句子,在空白处进行仿写。

    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爱她的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弗敢加也 (       )       (2)小惠未徧 (       )  (3)公将鼓之 (       )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B. 本文详写战前准备,略写了战斗过程和战后总结,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急躁冒进,显示了他的“鄙”。

    D. 文章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对话内容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言简意赅,文笔非常精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陶潜之略传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博学善属文/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尝著《五柳先生传》/尝与人佣耕

    C. 每朋酒之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D. 但识琴中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3.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并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对自己所拥有的却视而不见。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师长的鼓励、动人的文章、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2)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4)《关雎》这首诗中常用来说明美丽姑娘是青年男子所追求的理想对象的句子是□□□□,□□□□。

    (5)把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默写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是gān biě  (          )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2)他遇着jiāo shē(        )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

    (3)现在,日月光华, zhōu dào rú dǐ (         ),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4) niǎo niǎo yān yún (           )在我身边漂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