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小题。

    文化遗产,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指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它正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消亡。由此论之,工业文明历史浅近的国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交合部更为广阔,中国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随着20世纪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加剧、商业市场与消费经济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与商业文明急速转型,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属于非物质遗产蛰伏地的旧有文化就成了最后的融冰。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非物质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文化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发展悖论。好在现代人类从教训中逐渐懂得了尊重传统的意义和价值。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于我国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韩国也较早开始了对无形文化的保护行动。1949年以来,中国人有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观念并付诸行动,然而我们以往的理解和措施远不够全面和完善,加上“左”的干扰和扭曲,使得这项工作长期以来步履艰难。

    今天我们面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描述的典型化困难局面:“随着当今世界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并受到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和消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作为传统戏曲大国,我国的剧种近30年来急剧萎缩,种类数量锐减,一半剧种专业剧团消失而只剩下业余演出,许多剧种唯余一脉香火,只剩下一个剧团,成为所谓的“天下唯一团”。中国宫廷乐庞大而完备的体系不复得见,反倒是周边国家保有其吉光片羽的折光:世界第三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韩国宫廷宗庙祭祀乐,本是以中国宫廷仪式记载为基础而形成的完整演奏程序;越南宫廷雅乐也受到中国的明显影响。许多民间传统被冲击得残缺不全,无法聚合成为完整的文化空间,例如北京老天桥市场,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空间,首批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摩洛哥加玛广场,就与之十分相像。加玛广场是当地人聚集游艺的场所,就有说书、杂技、戏剧、舞蹈、耍蛇、吞火、算命、草药、纹身、布道、出售食品等——这与我们所了解的老天桥市场如出一辙,但天桥却消亡了。韩国申报成功的江陵端午祭对中华端午节日仪式保存完好而又有许多衍生发展,使之文化空间的味道更加浓郁,而我国遍布全国各地仍然呈活体状态的端午节习俗,除了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已经比较缺乏内涵。汉民族春节习俗从保存完整程度说,甚至可能出现大陆不如台湾、海内不如海外、中国本土不如外土中国城的情况。今天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文化空间一般只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例如一些歌吁节之类,它们受到的时代冲击相对较小。

    传统文化加速消亡的结果,是它所寄托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从而带来民族个性的变异和扭曲、民族特征的弱化和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为世界各民族所特有的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如果被一致的现代工业文化符号所取代,七彩的世界就会统一为灰色,人类文明就会陷落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渊薮的中国,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1.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遗产,是以现代社会生活作为参照物确定的概念,更多的是指工业文明前的文明创造物,它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

    B.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它正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发展而逐渐消亡,为了延续民族血脉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

    C.对文化遗产理解的片面、保护措施的不完善以及“左”的干扰和扭曲,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长期以来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

    D.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审美理想的淡化与稀释,加速了文化遗产的消亡,最终引起民族文化基因的改变,使人类文明万劫不复。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文化遗产面临的“典型化困难局面”表现的一项是

    A.作为传统戏曲大国,我国的剧种近30年来急剧萎缩,种类数量锐减,一半剧种专业剧团消失而只剩下业余演出,许多剧种唯余一脉香火。

    B.相较于韩国申报成功的江陵端午祭,我国遍布全国各地仍然呈活体状态的端午节习俗,除了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缺乏其他文化内涵。

    C.一些周边国家保有我国文化古代文化吉光片羽的折光,例如韩国宫廷宗庙祭祀乐,本是以中国宫廷仪式记载为基础而形成的完整演奏程序。

    D.许多民间传统被冲击得残缺不全,无法聚合成为完整的文化空间;因受时代冲击较小,较完整的文化空间一般只保存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工业文明历史浅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交合部更为广阔,在保持文化多样性方面,负有更大的历史责任。

    B.从汉民族春节习俗保存的完整程度来看,大陆不如台湾、海内不如海外、本土不如外土中国城,这些现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C.先于我国开始工业化的一些东方国家也先于我国瞩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一定必然带来文化遗产的沦落。

    D.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影响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增加了它消失的危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双红绣鞋

    夏阳

    我是一双红绣鞋。

    六十年前的一个春夜,油灯将尽未尽时,我的主人——一个待嫁的苗女,把那根红丝线在指间一绕,打了个结,放在唇齿间轻轻一咬,算是完成了对我最后一针的刺绣。她取出另一只绣好的鞋,将我的左右脚合在一起。油灯下,我搁浅在桌面上,像两只小红船,两朵百合在我身上绽放如春。待嫁的苗女,托着香腮凝视着我,她的脸上,悄然漫上了一层红晕。

    这时,灯碗里油干了,火苗微微地颤了两下,灭了,①一缕青烟在月色里袅袅升腾。待嫁的苗女一把将我拥入怀里,大睁着眼睛躺在床上。……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偶尔,黑暗中发出几声哧哧的笑,搅得一团月光在窗外探头探脑,窃窃私语。

    那个春天,她出嫁,我随她来到了夫家。

    她一身盛装,在众人的簇拥下,绣裙簪珠,衣华钗明,冠上的饰品,佩戴的银器,丁零零作响。随着她轻移莲步,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我的身上,禁不住啧啧称奇。我镶着金丝边的红鞋面上,两朵百合在阳光下怒放,晃动着炫目的光泽。

    我知道,今天是她的嫁日,也是我的节日,我们一生,只为这一天。

    三天后,我被放进了箱子的最底层。在她合上箱盖时,我读到了她的目光,那目光里,盛开着恋恋不舍的甜蜜。

    我在黑暗里一躺就是六十年。即使被压在箱底,时光的灰尘依然抚摸着我的身体。

    六十年后,当我重见天日时,我所见到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陌生的街景,陌生的游客,陌生的熙熙攘攘,还有陌生的各地方言在街头汹涌。这一切,让我有些惶恐。我的主人已经老了,岁月把她雕刻成一个枯瘦干瘪的老妪。我被悬挂在街边的墙上等待出售。而她,在懒洋洋的阳光下,靠着墙打盹儿。时光,在这个午后停顿了。

    一个衣着时尚的漂亮女子,在我主人面前停下脚步,注视着我,久久地,不肯离去。最后,女子推了推我的主人,问:阿婆,这个,卖吗?

    我的主人将醒未醒,点了点头。随即,瞥了那女子一眼,顿时惊呆了。她慌里慌张地站起来,盯着那女子,好一会儿,说:你……试试……合脚不?

    当女子把我穿在脚上,显得是那么的熨帖,不大不小,不胖不瘦,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就像是天生为她做的一样。她让我在半个多世纪后,掸去岁月的尘埃,重新焕发出生机。这女子站在古老的青石板街上,眼睛微微地眯着,来回转动身体,细细地打量我,任凭②融融的阳光扑簌簌地跌落在她身上,跌落出一种久违的香气,让嘈杂的大街顿时变得安静。她的美丽与娴静,让时光倒转,一如六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我的主人呆呆地望着她,像面对从前那个待嫁的自己一样手足无措。女子问:阿婆,我想买一双多少钱?

    我的主人摇了摇头,一头银发在阳光下晃着,说:不要钱,送给你。

    女子怔了一下,说:那不行,怎么好意思收你这么贵重的东西?

    我的主人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豁着没牙的嘴笑了,说:我只送该送的人。

    我的新主人叫麦苗。我跟随麦苗一路车马劳顿,来到一个叫深圳的地方,来到一栋豪华的孤零零的别墅。这里,是我的新家。

    一个午夜,③窗外华灯璀璨,灯火未眠。麦苗没有开灯,抱着双膝坐在地板上哭泣。我躺在她身后的席梦思床上,默默地注视着她。我的旁边,是一袭白色的婚纱,还有一双镶着红宝石的高跟鞋,它们在窗外霓虹灯的折射下,闪着高贵的光芒。我和它们相比,像一对丑小鸭,滑稽丑陋。

    麦苗哭得很伤心,如水的月光洒落她的半边脸上,泪眼蒙陇。

    她把我贴在脸上,摩挲了很久,最后把我的左脚小心地包好,搁进了衣柜的最底层,另一只——我的右脚,被放进了一个准备邮寄远方的包裹箱里,还塞了一张纸条。在麦苗即将合上盖子的一刹那,一颗带着她体温的泪珠掉落下来,菊花般洇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体味到了她对我的眷恋,是如此的深情。

    我重新回到黑暗的世界里。相伴六十年后,两只鞋骨肉分离,天各一方。我倍感孤独。我无法预知我的左脚和右脚是否还有团聚的那一天。

    那张纸条上写着:贵哥,你就当我死了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21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红绣鞋“搁浅在桌面上,像两只小红船,两朵百合在我身上绽放如春”,这些描写,目的是生动地表现红绣鞋的美丽、精致。

    B.苗女“几声哧哧的笑,搅得一团月光在窗外探头探脑,窃窃私语”,这里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巧妙结合,巧妙表现了人物心理。

    C.衰老的苗女愿将红绣鞋无偿赠送麦苗,不仅因为麦苗穿上熨帖合适,更重要的是苗女像当年的自己,她想送给麦苗一份祝福。

    D.小说结尾交代纸条上写的内容——“贵哥,你就当我死了吧”,暗示了麦苗与爱人两地分居的情况,与她对婚姻生活的强烈不满。

    E.这篇小说借“一双绣花鞋”的“眼睛”描写了两个时代、两个地域、两个人物的爱情故事,讴歌了苗女与麦苗坚贞纯洁的爱情理念。

    2.三个画线处的景物描写分别写出人物怎样的心情?

    3.“麦苗’’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一双红绣鞋”为叙述对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沐英,字文英,定远人。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寻迁大都督府佥事,进同知。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寻拜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取云南。元梁王遣平章达里麻以兵十余万拒于曲靖。英乘雾趋白石江。雾霁,两军相望,达里麻大惊。友德欲渡江,英曰:“我兵罢,惧为所扼。”乃帅诸军严阵,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元兵惊扰。英急麾军渡江,以善泅者先之,长刀斫其军。军却,师毕济。遂大败之,生擒达里麻,僵尸十余里。二十二年,思伦发复寇定边,众号三十万。英选骑三万驰救,置火炮劲弩为三行。都督冯诚将前军,甯正将左军,都指挥同知汤昭将右军。将战,令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昔刺亦者,寇枭将也,殊死斗,左军小却。英登高望之,取佩刀,命左右斩帅首来。左帅见一人握刀驰下,恐,奋呼突阵。大军乘之,斩馘四万余人,思伦发遁去,诸蛮震慑。二十五年六月,闻皇太子薨,哭极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呕血。至是感疾,卒于镇,年四十八。军民巷哭,远夷皆为流涕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滇池隘,浚而广之,无复水患。通盐井之利以来商旅,辨方物以定贡税,视民数以均力役。疏节阔目,民以便安。

    (选自《明史·沐英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雾霁,两军相望        雾霁:大雾散去,放晴

    B.我兵罢,惧为所扼      兵罢:军队停止作战

    C.元兵惊扰            惊扰:惊慌骚扰

    D.远夷皆为流涕        流涕:流眼泪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B.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C.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D.英沉毅寡言笑/好贤礼士/抚卒伍有恩/未尝妄杀/在滇/百务具举/简守令/课农桑/岁较屯田增损以为赏罚/垦田至百万余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沐英身世坎坷,年少有为。他少年丧父,随从母亲躲避战乱,后被太祖收为义子;十八岁,便担任帐前都尉,守卫镇江。后迁任大都督府佥事,做事干练,受到器重。

    B.沐英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在攻打云南时,他设计扰乱元军,生擒敌方统帅达里麻;思伦发侵犯定远,为阻止士兵退却,沐英亲取佩刀,斩杀左帅,士兵惊恐,均奋力作战。

    C.沐英有情有义,深得人心。高皇后驾崩时,沐英哭得呕血,皇太子去世,他也哀毁过度;沐英染病而死,军民夷族都伤心哭泣。

    D.沐英为官勤政,造福百姓。沐英为官时,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沟通食盐贸易以招来商旅,简化礼节放宽条目,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2)乃帅诸军严阵,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阵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                           ”表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能使怨恨远离自己。

    (2)《论语﹒述而》中孔子用“                            ”表达对待不是通过道义取得的富贵在他看来就如浮云一般。

    (3)《孟子﹒梁惠王》中孟子用“                            ”描绘了一幅动物吃人吃的东西,路上却有因饥饿而死之人的极尽讽刺性图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李金发先生一生清高,不大与文坛往来,出版的作品也甚少,但却以风格迥异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    ,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3)诚实守信、     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A.开山鼻祖  坐山观虎斗  一诺千金

    B.始作俑者  隔岸观火   一言九鼎

    C.始作俑者  坐山观虎斗  一诺千金

    D.开山鼻祖  隔岸观火    一言九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B.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C.年轻妈妈向柳娟在湖北荆州7.26电梯事故中不幸离世,引起公众对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发生在各地的多起电梯“吃人事件”,拷问着公共安全。

    D.“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留学生跨境旅游渐成时尚,却暗藏安全隐患,虽然办理签证的同时也会购买保险,但是这并不能避免不会出现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比尔·盖茨首次支持在中国建立公益教育机构,他表示:“通过发起成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

    A.我们希望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

    B.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

    C.我们希望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

    D.我们希望为那些愿意贡献聪明才智和丰富资源的人提供支持,创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生活的世界,共同消除不平等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培养民族阅读习惯,重点人群是少年儿童。阅读不仅能帮助少儿认知世界,       ,打下人生的底色。而家庭是阅读的起点,       ,决定了孩子最初的阅读态度,也将影响孩子成年后的阅读习惯。因此,      ,应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必要组成部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棺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