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愧(zuò)鸡(lè)引高歌(háng)风驰电(chè)

    B.船(yùn)首(qǐ)若寒蝉(jìn)沐猴而(guān)

    C.私(jī)金(yòng)一言(bì)之身陷圄(líng)

    D.市(kuài)弃(bìn)意逢迎(qū)(chéng)人之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遵照上级指示,今天我在会议上对上一年度的财政支出情况作了汇报,以上总结可能挂一漏万,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出。

    B.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

    C.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D.金融租赁在世界上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但是在我国,这还是一锅夹生饭,还是一个并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玩意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世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内容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如以赛亚·伯林所说,西方世界“声称得救的道路只此一条。”

    B.“左手”在美国俚语中有“不好”的意思,例如“左手船”——偷渡船、“左手恭维”——虚情假意、“左手婚姻”——门户不当等等。

    C.她笑笑说:“有这么多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的街坊,我呀!还得活一辈子!”

    D.避讳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陈垣《史讳举例?序》)学人对其起源进行探究,是很有意义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B.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尽管中国奶业屡陷信任危机,但在越来越多消费者重视奶制品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仍旧呈现扩大趋势。

    D.针对目前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越来越多样,我国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相应的防范体系也正逐步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文化体系的分析与综合

    ①文化包含多层次、多层面、多项目的内容。每一项目又包含许多要素。每一时期的民族文化形成为一个枝叶扶疏的宏大体系,其中各个项目、各个要素密切相关,但不是清一色的“铁板一块”,其中的项目、要素有些是密切结合不可离析的,有些不但可以离析而且是相互矛盾,相互差异的。

    ②举例来说,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多派别,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自立说,相互辩诘;汉代以后,儒学定于一尊,但道家、墨家的反儒篇章仍保存下来,并未毁弃。隋唐时代,三教并尊,道佛与儒家鼎足而立。宋代理学兴起,号为正学;但反对理学的言论仍大量存在。这些情况表明,自古至今,文化的不同要素纷然杂呈,都是可以分别观之的。

    ③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不同要素的新故推移、选择取舍的过程。就中国古代哲学而论,汉代初期选择黄老之学作为主导思想,兼容百家之说,但黄老之学比较缺乏进取精神,于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转入经学时代。其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曾经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中绝。墨学中绝对于后来名辩之学与物理之学的发展有严重影响。而近代西方学术的特色之一是名辩之学与物理之学有巨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墨的盛衰显示了中西的异同。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许多文化要素是可离可合的,而每一时期的选择也有得有失。

    ⑤有些文化要素是不相容的,如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有些文化要素则是相容的,如道德与法律、文治与武功。在历史上,有的思想家往往将相容的认为不相容。韩非在《难势》篇中引述慎到之说“贤者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也”,从而下结论说:“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事实上,贤与势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不相容。中国历史上所谓治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都是贤势结合的典型。儒家重义而轻利,实则义利是统一的;法家重法而贱学,实则文化教育和法制是相辅相成的。

    ⑥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其任务之一是对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选择,然后将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就综合起来。分析综合的过程包括改造与提高,而不是简单缀集。这是一项艰苦的工程。

    1.下面说法不符合作者对于文化发展的看法的一项是(3分)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和儒家不能相容的。

    B.以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是当时的统治者根据现实的需要作出的一种选择。

    C.虽然文化的发展过程表现为新故推移的特点,但未必都带来积极的意义。

    D.准确认识哪些文化要素可以相容,哪些不能相容,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体系”所指对象是新中国的文化体系。

    B.文化要素的离合和每个历史时期统治者的选择有关。

    C.在历史上,有的思想家往往将相容的文化要素认为不相容。

    D.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需要我们把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就真正的综合起来。

    3.根据文中观点,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的时候,需要吸取哪些教训?并请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湖 畔

    李萦枝

    ①曾经在一本画册中看到过一幅题为《湖畔》的摄影作品:大雪初霁。清冽的湖边,薄薄的雪翅交叠成大片蓬松柔软的积雪。雪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张铁条钉成的长椅,冷铁的黑色凸现在积雪之上。整个画面是静态的、肃穆的,雪梦幻一般烘托着一种意味深长的空寂。

    ②这样一个简约的画面在瞬间抓住了我的心,并且打开了我与画面之间一条想像的通道。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

    ③濒临一湖静水,独对空蒙苍天,横卧一片野地,裸露在季节中的筋骨被风雨雷电、日月星光穿过。铁椅只是固守,等待一个人,一个与之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联系和默契的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

    ④透过积雪,我看见了铁椅上斑驳的锈迹。这是掩埋在时间后面疼痛的伤口和幸福的印记。在这椅子上,也许曾经演绎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场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一次别去经年后重逢的狂喜;或是黑暗中的沉思与独白,初春时节的朦胧与渴望,秋光里的寂寞与怀想,夕阳西下时淡淡的感伤……

    ⑤曾经在椅子上坐过的人,有不同的年轮,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分别来自人生的四个阶段。他是椅子的过客,因为时光的河流要载往更远的前方,他在这里停留片刻,留下了灵魂的芬芳。过客远去,铁椅就被落叶和霜雪覆盖。

    ⑥更多的时候,铁椅融进暮色,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它以执著与时间抗衡,等待一个摆渡的人。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椅子空空,惟其空着,才承纳了一种博大和无限。有什么比守望不息的生命更加久远的呢?

    ⑦而生命与生命的交织演变出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的荣辱兴衰是一些变换的场景,深入它记忆的最深处。在时间的嘀嗒声里追溯逝水的源头,遥想从前的天空与河流,如血夕阳与铁骨苍鹰,一马平川上的猎猎战旗与浩浩大漠上的烽火硝烟,以及万丈英雄豪气与方寸之间的似水柔情……如此,又是一部横卧在时间岸边的汗青史册。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等待一个人携着风雨挥毫着墨。

    ⑧我不知道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是何许人,最初的创作意图又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深入了画面中充满寓意的空间,读懂了人与时空、永恒与流逝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⑨现在,把这张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像它在画中以白雪为背景对生命展开阔大的等待一样,我要让它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在我的内心日复一日地坚守,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比如灵魂与灵魂相遇时燃起的一把火,裹藏的心灵被狂飙痛快地揭开蔽障,踏遍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沧桑后的积淀,梦想的蓓蕾在绚烂的一刻极尽辉煌……也许,这样的生命极致一辈子都不会到来,而等待却永远继续。惟有给拥挤的心灵一片渴望中的空白地带,生命的空间才不断地延伸和扩展。

    ⑩从《湖畔》中走出来,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积雪无痕,我心灵的湖畔却留下了一行清晰的脚印。

    1.第⑩段中,“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2.请梳理概括文章的思路。(3分)

    3.从文章的整体看,重点写的对象是“铁椅”,但文章的标题却是“湖畔”,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5分)

    4.第②段中,“空空的铁椅,它在湖畔经历了什么又等待着什么?”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描写“铁椅”在湖畔的“经历”和“等待”时,主要用了什么写法?(6分)

    5.请结合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分析“生命的极致”有哪些内涵?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等待那种生命的极致”的看法。(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深之衔:怀恨

    B.乃宣言于众曰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宗正属籍预:预留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3分)

    ①然任气纵暴 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 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洺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针对赵十住等人的疑忌,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镇泾州。(3分)

    ②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3分)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天 下 不 诉 而 无 冤 不 谒 而 得 其 所 欲 此 尧 舜 之 盛 也 其 次 不 能 无 诉 诉 而 必 见 察 不 能 无 谒 谒 而 必 见 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一剪梅·袁州解印

    南宋·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释: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出任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这首词。

    1. 上片中“来是春风,去是秋风”一句有何含义?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2. 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

    2.廪食不至,________。(《苏武传》

    3.市列珠玑,________。(《望海潮》)

    4.________,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永遇乐》)

    6.许君焦、瑕,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金庸的小说雅俗共赏,不但一些高层次的学者对作品的评价很高,一般的民众也非常喜欢。②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能够促进教材的多元化。”③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认为,“近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辅助读本也变得越来越丰富。④金庸小说的文笔很不错,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⑤ 对于葛教授的看法,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个学校的语文教师基本持赞同意见,认为说得非常有道理。⑥然而部分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葛教授的看法却不以为然。

    序  号

    修   改 意 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面一例新闻报道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4分)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获得欧盟1200万欧元的资助,利用陀螺仪技术开发一种微型生物传感器,帮助医生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在直径不足十分之一毫米,仅相当于一粒尘土大小的光盘表面上,涂上只与肿瘤标记物发生结合反应的特定蛋白或DNA。这种微型光盘有两种振荡模式,当肿瘤标记物与光盘上的蛋白或DNA结合后,由于重量失衡,将导致光盘的振荡频率发生改变。通过测量振荡频率的差别,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肿瘤标记物。理论上认为,即便只有一个肿瘤标记物分子与光盘结合,也能利用这种便携式的医学设备测量出来,这将为医生提供一种非常重要的早期诊断癌症的治疗技术手段。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的关键。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中学阶段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一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4分)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