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实验题 1 题,计算题 4 题
简单题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力学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米、千克、牛顿等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 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沿垂直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

    D.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kg的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kg的物体B竖直向下轻放在A上的一瞬间,则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m/s2)     (     )

    A.30N     B. 0N     C. 15N         D. 12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A.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 ;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 =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右图所示.力F作用后   (    )

    A.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

    B. 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

    C.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

    D. 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甲所示,两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A施加一水平力F,F-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两物体在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     )

    A.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B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力F的方向相同

    D.t=2s到t=3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M>m,用一力F水平向右拉小球(图甲),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细线的拉力为,若用一力水平向左拉小车(图乙),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角,细线的拉力为,则(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

    A.无摩擦力

    B.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为(M+ m)g

    D.支持力小于(M+m)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下滑的总距离为l2m,g取l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8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2:1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摩擦力大小之比为l:14

    D.消防队员加速过程是超重状态,减速过程是失重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的水平传送带静止时,一个小物块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冲上传送带,然后从传送带右湍以一个较小的速度v滑出传送带;若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运动时,A物块仍相同的水平速度冲上传送带,且传送带的速度小于A的初速度,则(     )

    A.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仍以速度v离开传动带

    B.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不可能到达传送带的右端

    C.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仍可能为v

    D.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A物块离开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一定大于v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物块A、B叠放在一起,若它们共同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无摩擦力

    B.A、B间有摩擦力,且A对B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C.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α

    D.B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打点求得.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电压为________V,

    (2)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求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数据如下表:

    次   数

    1

    2

    3

    4

    5

    6

    7

    8

    9

    小车加速度a(m/s2)

    1.98

    1.72

    1.48

    1.25

    1.00

    0.75

    0.48

    0.50

    0.30

    小车质量m (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0.75

    1.00

    1.67

    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c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如有需要,可利用上表中空格)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d ,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原因: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质量M=kg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m=kg的小球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0角的力F=N,拉着球带动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M、m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木块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 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足够长的倾角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如图所示.(sin53°=0.8,cos53°=0.6,取g =10m/s2)求:(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⑴物体从开始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⑵物体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⑶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

    (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达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

    (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