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4 题,选择题 2 题,情景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 bó)   ,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 shì)   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相对东落坡村而言的。马致远故居已被文物部门确定,修复后将会定期对外开放。

    ⑴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ì)      元曲(qū)          确凿(záo)

    B.静谧(mì)      元曲(qǔ)          确凿(záo)

    C.静谧(bì)      元曲(qū)          确凿(zuó)

    D.静谧(bì)      元曲(qǔ)          确凿(zuó)

    ⑵根据文中拼音,用规范的正楷字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⑶请根据划线句推断【甲】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山岛竦峙         B.绿水行舟         C.小桥流水         D.晴空一鹤

    ⑷阅读白朴的小令: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判断下列诗句与其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面的词牌、曲牌组成三副三字对联,并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双飞燕            B.南海潮         C.步步娇

    上联一:声声慢         下联一:______

    上联二:________          下联二:一剪梅

    上联三:西江月         下联三: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下四幅书法作品都是以《诫子书》中的名句为内容的名家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写出书体名称及书体特点。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我喜欢第________幅。书体名称:____________

    书体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共6分)

    【材料一】

    2017年9月23日,北京国际设计周“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获奖作品颁奖典礼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设计师简山设计的“二十四节气”标识最终获得了专业组一等奖。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昱东笑称:“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也终于有了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中国印记’。”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在我国使用已有两千多年之久。“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综合了天象、气象与物象,并通过对时间的掌握,来指导生产,安排生活。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然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一直没有统一的标识,以致“二十四节气”渐渐被人们淡忘,对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人们更是所知寥寥。特别是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机械代替人工,农耕文化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生活,“二十四节气”更是面临着严重的边缘化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十四节气”标识既是留住传统文化本真的需要,也是让“二十四节气”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的选择。

    【材料二】

    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质疑,现在我们还有必要去关注“二十四节气”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毕竟,在没有钟表、没有日历甚至连沙漏也没有的情况下,古人只能依赖“二十四节气”来掌握时间、记录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提示冷暖等。而现如今科技那么发达,对于那些早已远离土地、每天依靠天气预报来穿衣戴帽的人们,“二十四节气”或许并不能发挥多少作用。既然功效不大,那么“二十四节气”岂不是只能当作摆设的古董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应当看到,比“二十四节气”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很多节气与众多民俗相互依存、相依相融,立春和春节、惊蛰与“龙抬头”、春分和社日、夏至跟端午节、秋分与中秋节等都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而立春、清明、立夏、冬至等,早已形成丰富多彩的民俗传习,成为东亚乃至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与感情纽带。

     去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由指导农业生产而来,是古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其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二十四节气”的一些文化符号,依然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据,并激励着民族精神。例如,“【甲】”,督促我们顺应天时、勤奋有为;“【乙】”,提示我们认知和尊重生命节律;“【丙】”,发酵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情思。

    千年文明,生生不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如何变迁,科技怎样发达,守住了传统文化之脉,才能筑牢民族之魂。因此,“二十四节气”理应通过一些与时俱进的方式传承、弘扬下去。

    1.阅读【材料一】,说说设计“二十四节气”标识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根据上下文,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语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雁南飞、春燕归巢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     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3.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部分标识,请任选一张,结合【材料二】的第一段,说说该标识体现节气的哪方面作用。

    甲          乙           丙          丁

    【注】榖雨,即“谷雨”。

    我选择的是______图,该标识体现的节气作用是____________。(不超过6个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名号和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聊斋先生——蒲松龄   B. 放翁———杜甫

    C. 谪仙人———李白   D. 曲状元——马致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了敬辞与谦辞后,小明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在发给同学的短信中使用。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寒舍拜访,不知道是否方便?

    上面短信中画线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大作   B. 拙作   C. 家父   D. 寒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⑶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⑷古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借物抒情或借景抒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借大雁抒发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句中,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中,借夕阳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中,借芦笛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在《西游记》中,取经团队遇到不少阻拦和困难,比如牛魔王一家就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麻烦。牛魔王的儿子_____(填人名)绰号“圣婴大王”,孙悟空与他一番大战,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才将他降服;铁扇公主又名“罗刹女”,她手中的法宝“____”很是奇特,轻易不肯示人,为通过火焰山,孙悟空几次相借,费了不少周折;牛魔王法力惊人,孙悟空与他一战,亏得猪八戒相助,才取得了胜利。取经途中还有不少靠团队合作解决困难的例子,如_____(填具体情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朝花夕拾》全书中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原著进行梳理,填写表格。(共3分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寿镜吾

    父亲

    衍太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               ⑵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亦君子乎              夫君子之行

    B. 吾日三省吾身             意与日去

    C. 博学而笃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非志无以成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论语>十二章》提出做到“_____”,就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做到“________”,就可以做老师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做学问应该在“_______”字上多下功夫,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请用原文回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赠品》,完成小题。

    赠品

    刘美含

    ①他去面馆吃面的时间,总是比别的同学晚二十分钟。

    ②面馆开在学校附近,夫妻店,很小的店面,很简单的清水煮面。面有两种,一种卧一个荷包蛋,五毛钱;一种仅仅是清水煮面,三毛钱。

    ③他只要三毛钱的。

    ④父母都是农民。三毛钱的清水煮面对他来说,已够奢侈。

    ⑤晚去二十分钟,面馆里就不会再有他的同学。他坐下,要一碗三毛钱的清水煮面,慢慢吃。如此几次,再去,他便发现面里面卧着一个蛋。他对男人说,我只要清水煮面。男人说,蛋是赠品。他说谢谢,坐下来,静静地把蛋吃掉。他很清楚三毛钱与五毛钱的清水煮面的区别,很清楚所谓的赠品不过是老板的谎言,可是他从来不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需要一个荷包蛋,更需要男人的怜悯。

    ⑥他在镇上读了三年初中。几乎每天中午,他都会得到男人送他的一个荷包蛋。

    ⑦后来他去县城,去省城,读高中,读大学,开公司,去更大的城市发展,事业做得越来越大。他常常想起那个荷包蛋,想起那个面馆,想起男人和女人,想起三年的初中时光。也曾动了回去看看的念头,可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回去。生活里有太多比感恩更重要的事情,何况他认为时间过去那么久,面馆肯定早已不在。

    ⑧终于,春天的时候,他万念俱灰,回到小镇。他没有别的奢求,只想找回那碗清水煮面的味道。

    ⑨很意外,面馆还在,男人和女人还在。他走进去,他们却不再认识他。他们已经很老,面的味道却没有变。那天他一个人要了两碗面,加蛋,花掉十块钱。这世上总有些廉价的快乐,两碗加蛋的清水煮面就是。

    ⑩男人将面端给他,又送他一碟咸菜。这是赠品,很下饭。男人笑着对他说。

    ⑪他静静地吃着面,听男人与女人聊天。房东决定收回房子,然后将面馆变成一栋楼房,所以,一个月以后,小饭馆将不得不关闭──楼房租金太高,仅凭他们这点微薄的收入,已经不能留在这里继续将面馆经营下去。

    ⑫吃完面,付钱,他静静离开。他没有说起多年以前的那个荷包蛋,他觉得有些事,应该永远封存。不管是愧疚、感恩,还是帮助。

    ⑬他在小镇上住了半个多月,每一天,都会去面馆吃一碗加蛋的清水煮面。小镇已无亲人,然而每次走在街头,他都能寻到一种踏实的感觉。他知道,这是因为多年以前的那个荷包蛋,以及一碗最简单却是最纯真的清水煮面。

    ⑭离开小镇那天,照例,他去面馆,点一碗加蛋的清水煮面,男人也照例送他一碟咸菜。他吃完面,将钱压在碗底,静静离开。小镇从此与他永别,或许,人生也从此与他永别。他将回到他的城市,住进医院,打败病魔,或者被病魔打败。一个月以前他被检查出绝症,那一刻,他毫无缘由地想起了那碗清水煮面。

    ⑮空碗下面,压着十块钱,一封信,还有一个房产证。房产证上写着他的名字,他却将房子送给了男人。他在信里说,不管男人相不相信,过去的这么多年,那碗加蛋的清水煮面给了他太多。现在,他买下这栋开着面馆的房子,面馆将永远不会关闭。

    ⑯这是那碗水煮面的赠品。信末,他这样说。

    1.“赠品”是贯穿本文的线索。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赠品

    赠送对象

    赠送原因

    咸菜

    体贴顾客

    房子

    2.阅读第⑦段,说说划线句子中“他还是没有回去”的原因。

    3.本文构思精巧,值得细细品读。当你读到第⑧段中“他万念俱灰”一句时,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请从后文中找到答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疑问:     

    答案:          

    好处:

    4.开面馆的男人见到这封信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描绘出他的心理及表现。100字以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进入初中已经半年了。有些人给你启发,给你激励;有些事让你感动,促你奋进……请将“让我     的人”或“让我     的事”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题目二:《西游记》中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如果某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具有了某种超凡能力,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请发挥想象,以“我的超凡能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