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填空题 2 题,简答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6 题
  1. 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

    ①HCl比H2S稳定

    ②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③HClO4酸性比H2SO4强

    ④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⑤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⑥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

    A. ②⑤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 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 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工厂运输NH3的管道出现小孔导致NH3泄漏,技术人员常常用一种液体进行检查,你觉得该液体最有可能是

    A. 浓盐酸   B. 烧碱溶液   C. 浓硫酸   D. 碳酸钠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已知锶与钙同主族,下列对锶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碳酸锶难溶于水   B. 氢氧化锶的碱性比氢氧化钙弱

    C. 单质锶跟冷水不反应   D. 锶是第四周期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可发生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ⅤA族

    B. 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

    C. 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D. 若1 mol RO3-参与该反应,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B. CaCl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 SO2使KMnO4酸性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锌,会有三价铁生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的质量数为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的结构式:H===O===H   B. F-的结构示意图:

    C.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l   D. NH3的电子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铍元素性质与铝元素性质相似,下列方法能证明氯化铍由共价键构成的是(  )

    A. 溶于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 溶于水做导电实验,观察是否导电

    C. 熔融状态,做导电实验,观察是否导电

    D. 测定氯化铍熔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14时后完成了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其中新材料铝锂合金为“太空之吻”提供了保障。下列对铝元素和锂元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锂是碱金属元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 铝离子和锂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 Li+的半径大于H-的半径

    D. 通常情况下,短周期中能与强碱反应产生H2的金属元素是铝,在周期表中位于第ⅢA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若把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计算机芯片的组成元素Si位于第14列

    B. 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 第3列元素元素的种类最多

    D. 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所示,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b位于第ⅥA族,有+6、-2价两种常见化合价

    B. 五种元素中,元素e的性质最稳定

    C. 元素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d

    D. 元素c和e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e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B.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弱

    C. 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2,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A与C,B与D均为同主族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A<B<C<D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B>D

    C. C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ⅡA族

    D. B、D的最高价氧化物中,B、D与氧原子之间均为单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Fe3+、SO42―、CO32―、Cl―和I―。你取该溶液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

    (2)取部分溶液,加入CCl4及数滴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

    (3)另取部分溶液,加入稀NaOH 溶液使其变为碱性,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4)取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5)将(3)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知道该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___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②____________;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③_________,若要确定其中的阳离子可采用的方法④____________;写出第(2)步骤中的离子方程式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第(5)步骤中得到的气体化学键类型是⑥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碳族元素中C与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据如图回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选用的化学试剂:B_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

    (3)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如图回答:

    乙同学的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写出B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中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逐渐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且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C的元素名称为 __________,

    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科学家发现:具有2、8、20、28、50、82、114、126、184等数目的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具有特别的稳定性,并将这些数称为“幻数”,而具有双幻数的He、Ni、 等尤为稳定。根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种质子数为“幻数”的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氧有三种同位素,根据上述“幻数”规律,氧的同位素中原子核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

    (3)根据现有元素周期律推算, R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核稳定性R________R(填“>”、“<”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