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其他题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词原文填空。(4分,每小题1分。)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刘方平·《月夜》)

    2.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因此,人类应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言:然后知________。

    3.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农民伯伯“足蒸暑土气,________”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的盘中美味。

    4.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荒/哑/庇 义愤填/歌燕舞 呕心血/销声

    B.干/ 隔阂炽热/令忧心忡/耳目明天撼地/晋之好

    C.阴/汰遗/惊花团锦/相形见绌气冲牛/鸡走狗

    D.跋/威/机广无垠/合神离鳞次比/手可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在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8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凤凰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___。(1分)

    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2分)

    答:诗词________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________

    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2分)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3分)

    我选择【栏目________】来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2分)

    【甲文】

    ①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②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③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④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⑤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⑥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行道树》)

    【乙文】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节)

    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2分)

    (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2)露珠只轻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2.仔细阅读甲乙两文,简要回答:(4分)

    (1)甲文第③段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2)乙文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那么这棵树的不平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3.【质疑探究】: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个作答。(2分)

    (1)甲文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一句中说行道树既“忧愁”又“快乐”,矛盾吗?为什么?

    (2)乙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

    4.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借树写人,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文章主旨。甲文将城市的“繁弦急管”“灯红酒绿”与行道树的寂静孤独形成对照,突出了行道树在困境中坚定执着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甲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借我们的“自白”来抒情写意;而乙文只是以“我”的见闻感受来突出文章的主旨。

    C.甲乙两文开篇都有点题的作用。而甲文既点出“我们”的身份,又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意抒情蓄势;乙文则起笔突兀,悬念顿生,让读者欲罢不能。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如何面对困境的态度和价值观,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顽强抗争、乐观进取、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两文中的“树”的形象都是奉献者的化身。

    5.【迁移拓展】请结合链接材料,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2分)

    (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链接】:

    材料一:两弹元勋邓稼先,远离亲人,身处荒漠,克服重重困难,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音乐巨人贝多芬,正当盛年,耳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可他仍然创作出了不少不朽的世界名曲。因为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答:我选第________句。我的理解是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10分)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读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命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二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选文有改动)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分)

    3.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4.文章第②段论述了所谓“天才”、“神童”的可悲后果后,紧接着在第③段列举了牛顿等人勤学成才的事例。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2分)

    5.文章第②段中说,所谓“天才”和“神童”由于不注重后天的勤奋学习,“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请你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小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小题。(14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谢)

    C.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

    D.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2.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4.读文章第一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实际是包藏祸心,以强凌弱?请简要分析。(3分)

    5.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________(填人名)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干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唐雎在这次外交事件中的说话技巧给了你哪些启示?( 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在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们常常忽视了身边的亲情、友情、幸福……请你停下脚步,细细去品味,慢慢去感受一番吧!

    请以“感受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所写内容,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不要照抄引文,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请以“说不尽的初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30行。

    ②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和他人的作品;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老师、同学的真实姓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