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有(   )

    A. 解决了英联邦内部贸易矛盾

    B. 加剧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C. 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

    D. 英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80年10月邓小平在广东视察时说:“特区不是仅仅指深圳、珠海那几块地方,是指广东、福建两个省。单搞那一点地方不行,中央讲的是两个省。你们要充分发挥这个有利条件。对于搞特区,你们要摸出规律,搞出个样子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几块地方”指的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

    B.“有利条件”包括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高度的自治权

    C.“单搞不行”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

    D.“摸出规律”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曾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了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材料表明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的产物

    C. 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D. 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人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人。”材料强调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C.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

    A. 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

    B. 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C. 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

    D. 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

    A. 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 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 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 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 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 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D. 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根据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美国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这项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

    A. 保护水土资源和绿化环境   B.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 缓解失业和缓和危机   D. 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美国某时期流行的漫画,一位绅士正向一位农民进行解释:艰难时期就如同那群鸟儿,要驱赶它们只需要竖立一个稻草人吓一吓就可以了。请问与此绅士观点一致的政策是

    A. 固守自由放任

    B. 实行政府干预

    C. 走法西斯道路

    D. 发展混合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

    B.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

    C. 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

    D. 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 近代中国的经济   B. 新民主主义经济

    C. 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特征。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反映了“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B. 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

    C. 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

    D. 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 为完成“一五”计划   B.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上述“中国公司元年”最可能是

    A. 1980年   B. 1984年   C. 1987年   D. 1993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 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 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 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对下表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值(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起点低,尤其是重工业尚未起步

    B.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产量持续增长,明显高于粮食产量

    C. 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主要产品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

    D. 1992年我国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这一决议

    A.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评价是指

    A. 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这个东西禁是禁不了,要从地球上抹掉也不可能,因为农村有好几亿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在农业改革进程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个东西”是

    A. 国有全民企业   B. 民营企业   C. 乡镇企业   D. 包产到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 1911年   B. 1949年   C. 1978年   D. 1999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91年底到1992年,社会上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了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 国有企业改革在摸索中逐步走向市场

    C. 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D. 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动发展。被称为支持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最早形成是在

    A. 美国的“新经济”出现之时   B.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之时

    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署之时   D.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加试题】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

    A. 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

    B. 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

    C. 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

    D. 90年代,欧元发行与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后,荷兰首相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令人满意和充满希望的时刻”。之所以如此说,主要是因为《马约》的签订意味着

    A. 欧元正式启用   B. 欧盟成员国不断增多

    C. 开启欧洲一体化自下而上的进程   D. 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国际体系发生的三个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货币权力的分散化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货币权力实施创造了极大的机会。因此,欧元的最高意义就在于,欧洲可望通过创立一个强势货币和一个强大的区域货币体系安排,来削弱美元的霸权地位,以谋求欧洲的利益,这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材料内容反映了欧元的重要作用是( )

    A. 有助于抑制美国金融霸权

    B. 有助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C. 有助于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

    D. 有助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主要表明(  )

    A. 世界政治全球化趋势加强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全球闻名的“耐克”公司年产球鞋9000万双,每年推出100多种新产品新款式,公司的8000名员工只负责设计销售,生产则有分散在世界各地的40多家工厂来完成。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一体化

    C. 贸易自由化   D. 经济多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指出:“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这反映全球化

    ①发展不平衡

    ②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是一把“双刃剑”

    ④冲击了传统观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

    ——转引自洪向华《强国之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工业、经济体制分别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以后,中国在这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材料三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材料四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泰晤士报》说,索马里、加纳、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垃圾倾倒场”。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4)据材料四,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