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填空题 5 题,解答题 3 题
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0 题
  1. (2010•盐城)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浊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1•大庆)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常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OH- B.K+、Ca2+、CO32-
    C.H+、Cl-、CO32- D.Na+、Fe3+、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0•徐州)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属于化学变化
    B.电动车充电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C.不锈钢属于复合材料
    D.燃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0•常州)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Fe2O3→FeCl2 B.H2CO3→CO2
    C.CuCl2→Cu D.Mg→Mg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多部门发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增白剂,其中过氧化钙又名二氧化钙,则其化学式为( )
    A.CaO2 B.CaO C.Ca2O2 D.Ca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B.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0•南京)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荷醇不属于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1年2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食品与健康息息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黑木耳
    B.使用聚苯氯乙烯做食品的包装袋
    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某白色固体化合物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证明该白色固体化合物一定是碱
    B.向某固体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金属
    C.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铁、硫酸铜和氯化钠四种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经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学会了用微观看物质:

    (1)在电解水的反应中,要预先加入些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溶液中的阴离子,溶液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2)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锶元素属于(选择“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选择“失去”或“得到”)电子,生成的锶离子的符号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提供了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否与一些金属发生反应的信息.
    ①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表中的已知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质 钠与冷水 镁与冷水 镁与水蒸汽 铁与冷水 铁与水蒸气
    能否发生反应 剧烈反应 缓慢反应 不反应 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②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
    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常州)如图是某锌锰干电池的剖面图:
    (1)锌锰干电池工作时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能;
    (2)碳棒具有性,可作为干电池的电极;
    (3)MnO2可作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O2的;
    (4)废旧电池中的锌可回收利用,用于实验室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0•常州)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40℃时,若将4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该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m(乙) (填“>”、“﹦”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研究人员提出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尾气的问题.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右图所示,常温下,C、D均为气体.
    (1)写出C的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②:;
    (3)该方案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3 题
  1. (2010•常州)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K2MnO4+MnO2+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商品
    成分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有机酸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
    性质 碳酸钠 碳酸氢钠
    溶解性 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 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 不分解 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_,否则为_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威海)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g,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