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象笏鸡豚黍熟黄梁时羞之奠俯雕甍

    B.栏楯修茸呱呱而泣命途多舛郭橐驼

    C.饥馑喟然瓶栗屡罄鼎铛玉石舞雩台

    D.梦呓痼疾字而幼孩扃牖而居辍飧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及三年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后五年,吾妻来归

    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抑本其成败之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线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驼业种树  ②忧劳可以兴国 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故旧见之,如毒蛇猛药 ⑥函梁君臣之首 ⑦东犬西吠 ⑧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⑨智勇多困于所溺  ⑩与我千金,吾生若

    A.①②|③⑦|④⑩|⑤⑨|⑥⑧

    B.①④|②⑩|③⑦|⑤⑨|⑥⑧

    C.①②|③⑤|④⑩|⑥⑦|⑧⑨

    D.①④|②⑩|③⑤|⑥⑦|⑧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B.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C.长期以来,各级官员把官场的繁文缛节当成一种为官待遇,习以为常,安之若素。但2010年的春天,吹来了礼宾改革春风。期盼这股清新之风,能吹走官场繁文缛节。

    D.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古代的精英移民团:士大夫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①中国古代士大夫为何喜欢在山水之间寻找桃花源?

    ②有人说,山水是中国士人的圣经,一点不假,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乡愁是自然生命里的一份人文遗产,而那份潜藏在生命底色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而老庄哲学恰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它对士人选择在山水间隐居的影响也异常深远。

    ③中国士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在自然山水中倘佯,也只有在山水里,精神才可能自由高蹈。山水诗、山水画、高山流水之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山水远离朝廷,是隐逸者的家园。他们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这样一座文化的江山,可耕田,能读书,采菊东篱,戴月荷锄,才是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④而浙江永嘉优越的地理位置,楠溪江不俗的山水,是理想的桃源圣地。这块风水宝地,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所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神经末梢亦少到达,很适于寻找桃花源的士人隐居。

    ⑤一个寻找桃花源的精神团队,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托底。楠溪江的山水,遗世独立,山高水长,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诗意于山水间的耕读生活方式。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也非常有幸,穷则可独善其身,达亦可兼善天下,出世入世两方便。

    ⑥楠溪江的山水有福,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正是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才使楠溪江不是落草为寇的水泊梁山,也不是自守封闭的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⑦他们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楠溪江两岸布置得诗意浓郁。泉涌如涓的水调,吟出山水绕桑榆的村韵,小桥观冷月碧落洒青石的夜晚,还有日落黄昏不如归去之牧笛奏出的幽幽乡情,这些是他们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构造出的山水人文精神的画卷,而这才是士人的精神靠山。

    ⑧六朝以后,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⑨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千古俪句,名满天下。不知是永嘉名胜感发了他,还是他的文采美饰了永嘉,总之,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相映发,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诗性审美所在。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到南朝,也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1.下列不属于士大夫在山水间寻找桃花源的原因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士人对山水有一种乡愁式的眷恋,而这份潜藏在生命里的山水乡愁,才是士人精神的自由出口。

    B.山水诗、山水画、山水乐,将人的审美诉求寄情于山水,将人文的关怀隐逸在山水里,从而成为士人寻找的桃花源。

    C.老庄哲学为士人在山水与人文之间开凿了一条走向自由的通道,在审美领域筑就了一道精神独立的风景线。

    D.山水远离朝廷,隐逸者在这里观山阅水,吐胸中块垒,笔墨底端,别开生面,自成一文泽笃厚的审美的文化江山。

    2.下列关于永嘉山水适合隐居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浙江永嘉地理位置优越——三面环山,一江入海,天然屏蔽了世外的纷扰;而楠溪江的山水不俗——山高水长,气候宜人,是理想的桃源圣地。

    B.据《永嘉县志·疆域》记载这里的山川形势,可谓“楠溪太平险要,扼绝江,绕郡城,东与海会,斗山错立,寇不能入”,王权的威力无法到达,很适于士人隐居。

    C.一个宗族的隐逸,要以富庶的山水为依托。楠溪江一带土地肥沃,又有舟楫之利,是个殷实的盆地,足以支撑士人携带家族追求耕读山水间的诗意生活方式。

    D.楠溪江地理隐蔽,却又天然地连山通海,为移民提供了开阔的精神领地与生活空间,至少在南宋以前,是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来此隐居的士人群体出世入世两方便。

    3.下列关于“楠溪江的山水有福”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楠溪江迎来了具有文化建设能力的、给予自然以人文关照的士人安居。这种精英宗族移民模式、士人精神对自然山水建构的人文山水,使得楠溪江不是水泊梁山,也不是客家围屋土楼,而是士大夫精神对山水信念的一次践履。

    B.士大夫在山间溪边开田筑屋,聚族而居,创谱牒,建宗祠,将自然的景致摄入到人文情怀的感发中,楠溪江两岸被他们布置得诗意浓郁,构造出山水人文精神的动人画卷。

    C.六朝时期,永嘉建郡,中原衣冠南渡,文人墨客或访山问水楠溪江,或游宦永嘉。真是楠溪江之幸,也亏得这好山好水,才配得起这些星光灿烂般的名宿。

    D.南朝梁太守、骈赋大家丘迟曾高度赞美过永嘉山水。魏晋之高逸,流风遗韵的南朝,也许多亏了士人的精神呵护,才使得楠溪江形成了桃花源般的一个自由空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傅斯年的人文品格

    张光芒

    傅斯年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胡适称为“人世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天才”。他家世显赫,出身“开代文章第一家”。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傅斯年固执、守节,对夷狄之防特别重视。他也最佩服气节、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人物,以先贤节操自励,诸葛亮、文天祥、顾炎武、王夫之,都是他敬佩的历史人物。

    傅斯年自幼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儒学经典,他在同窗中年纪最小,但比他大的同学都向他请教。他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虽然如此,但傅读书却极为用功,遇到不懂的字、词便记下来,随时向师长请教,有时找不到纸,便写在手上、胳膊乃至大腿、肚皮上。夏天一出汗,弄得浑身都是墨迹。

    傅斯年最大的爱好便是看书、买书。在北大时,胡适、傅斯年和叶公超三人被称为“三驾马车”。有人说,凡事以胡为领袖,傅、叶则是哼哈二将。胡适对傅斯年极为赏识,他夸赞傅说:“他的学业根基比我深,读的中国古书比我多得多。”那廉君回忆,傅每到一地,不多日便与当地的书店老板成了朋友,每次买到好书,总要对众人炫耀一番。到台湾后,一家书店开张,请他题字,他便写道:“读书最乐,鬻书亦乐;既读且鬻,乐其所乐。”

    傅斯年生活中几乎无娱乐可言,除了看几场卓别林的电影外,每天除了读书便是工作。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学会了下象棋,偶尔晚上闲来无事,便与司机或工友下象棋,但更多的时间便是读书。早年对医学有所涉猎,一位“中央医院”的医生和傅初次晤面后,惊讶地对人说:“傅先生的医学知识,比我丰富得多。”

    抗战开始后,傅斯年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他先把贪污腐败的孔祥熙赶下台,抗战胜利后,写了篇文章,把另一个贪污的行政院长宋子文也赶下台。事过之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我意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藤菜,有时只喝一碗稀饭,偶尔招待来访的客人,甚至要向邻居借钱,实在接济不上了就卖书。傅斯年一生最好读书藏书,积蓄几乎全部用在买书上,非到万不得已,是不卖书的。而傅斯年卖书所得,却又常用来周济同仁。他穿的都是旧衣服,但干净平整。

    抗战胜利后,傅斯年当上了北大代校长,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媚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

    有人这样评价傅斯年,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志气、最有血性和最有修养的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读书之法,与我等并无二异。然而,傅斯年之所以高出众人,是因为他善于察纳雅言,兼收并蓄,改正缺陷,日月精进。我们本来都是一棵树,只不过傅斯年能用心专注,善于给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终成栋梁。人人皆可为尧舜,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至于他的做人之道,就更需要我们来学习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从墨迹可以看出,傅斯年是一个读书极为勤奋的人,但其成就还得归功于天生的禀赋加勤奋的品格。

    B.傅斯年爱看书不仅指他爱读书更表现在爱买书。在西南联大时,即使经济异常拮据,他都不想卖书。

    C.傅斯年整天地埋首于书本之中,平时连电影也难得看几场,可以看出除读书以外他的人生了无乐趣。

    D.文章通过傅斯年任北大校长聘教授这件事,展现了一个性格刚直、爱憎分明的爱国者光辉形象。

    E.文从多方面叙述了傅斯年先生的种种轶事,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傅先生的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

    2.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说的“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这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3.傅斯年的性格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条概说。(6分)

    4.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但不只要有其心,更要有其行”。傅斯年的“其心”和“其行”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元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①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尝战安远,被创甚被:遭受

    B.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凡:大概,大凡

    C.擢枢密副使擢:提拔

    D.虽敌猝犯之猝;突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时偏将屡为贼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青以指使见娘以指叩门扉曰

    C.青指其面曰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客逾庖而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 2分 )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桥子谷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欲召他询问方略,后因遇上敌寇侵犯渭州,便命他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5分)

    ②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②蕲:通“祈”,祈求。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1.本诗的第二联最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4分)

    2.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6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用之如泥沙。

    2.钉头磷磷 ,________。

    3.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

    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

    6.鹤汀凫渚,________;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每当春寒料峭时,总感动于小草“春风吹又生”的坚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我会飞了。”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上天了!”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栖息在电线上的一只只鸟。“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淤泥,不见了踪影。一只鸟对它的孩子感慨道:“看到了吧,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要飞翔,得靠自身的力量。”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