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简答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说文解字》对“龙”字的释义为: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龙是一种文化图腾             B.龙的变化象征皇权的消长

    C.龙兼具灵性和力量             D.龙与农耕文明密切关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政治等级,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夏朝建立,虽然专制的世袭取代民主的禅让,但禹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初步建立了军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这一切,为后来政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述材料肯定禹的贡献主要采用的评价史观是

    A、整体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阶级史观            D、文明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A.孟子,名轲,邹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民贵君轻              D.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中正,行科举             D.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民主”一词,可谓历史悠久,《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昌遂据江夏,造妖言云:‘当有圣人出为民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古代已具备朴素的民主意识         B.反专制思想的历史渊源

    C.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意识           D.初具民主宪政体制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风闻言事,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也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在古代成为监察官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    

    ②重职能轻证据

    ③凸显出古代在监察方面法治的缺失   

    ④与现代检举制度不谋而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代刘向《说苑》:“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归以告平公。平公曰:吴其亡乎。” 从史料研究的角度看,对这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深刻揭示了吴国灭亡的根源

    B.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C.材料不可信,吴人不可能衣豹裘、狐裘

    D.有助于研究古代江南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是独主的重要体现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     B.秦朝     C.汉代      D.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罗马法的某些理念,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时间检验而具有恒久意义,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巩固了帝国秩序,罗马帝国辉煌一时

    B、强调公平、正义、规范

    C、资产阶级利用它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D、根本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任免制

    C、权力按血缘世袭             D、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李大钊曾在《史学要论》中写道:“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种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历史是存在过,且不为后人意图所左右的过去

    B.历史叙述往往有它的特定意图

    C.历史是某种外在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D.人们能在自己选择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公民实行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考古学家在希腊发现了刻有铁米斯托克里(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名字的陶片190枚,辨认字迹确定是由14人刻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陶片放逐法”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陶片放逐法”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 “陶片放逐法”肯定被少数人控制    

    D.  体现了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素质

    B.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C.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

    D.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是强调罗马法

    A.巩固了罗马的统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非常完美

    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D.为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写道“一位斯巴达妇女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一个奴隶来了,她战栗地问他。‘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谁问你这个?’‘我们胜利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感谢神灵。……这样的人便是公民,她不仅仅单纯是一个母亲。卢梭意在

    A.批评国家控制              B.肯定公民意识

    C.鞭笞人性扭曲              D.批评迷信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道:“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是指

    A.公民法           B.万民法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政治时说:“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前后仅十五年。然开后世一统之局,定郡县之制。其设官定律,均为汉所因袭。其在政治上之设施,关系可谓极大。”以下朝代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西周      B.唐朝       C.隋朝       D.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16分)历史地图包含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图,提取有关西周到秦朝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18分)古希腊、古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3: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材料4:“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与材料2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

    (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4分)

    (3)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8分)

    (4)恩格斯曾评价道:“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3、4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