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填空题 4 题,解答题 9 题
中等难度 2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0 题
  1. (2003•宜昌)下表是小江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需鉴别物质 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木炭粉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通CO并加热
    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稀HCl Zn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稀H2SO4
    稀HCl和KCl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5•阜新)生活中的下列物质,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 )
    A.煤气(一氧化碳) B.假酒(甲醇)
    C.霉米(黄曲霉毒素) D.假盐(亚硝酸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3•宜昌)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生米煮成熟饭
    C.湿衣服晾干 D.玻璃杯炸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3•宜昌)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豆浆 B.酱油 C.糖水 D.酒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03•宜昌)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60 B.2H C.2H2 D.H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3•宜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对自来水的消毒.在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3 D.+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03•宜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H2+CuOCu+H2O.它的反应类型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09•雅安)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气体的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03•宜昌)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科学根据的是( )
    A.扑灭图书室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B.预防“非典”,抵御“SARS”病毒,可以吸烟
    C.延长鱼、肉食品保存期,可用食盐腌制
    D.给鱼塘增氧,可用水泵将塘水喷向空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03•宜昌)下面四位同学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整理,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A.小芳认为,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如:
    B.小军认为,某类物质化学性质相似,是由于它们的组成中含有相同的离子.如:
    C.小浩搜集资料发现,生活中人们常通过下列途径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如:
    D.小琪认为,有些物质因结构与组成的微小差异,会使其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2003•宜昌)三大合成材料是、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它们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3•宜昌)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活性炭的作用是.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方法.
    (4)小冬以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的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3•宜昌)水果、豆类、肉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水、无机盐、、糖类等人类需要的营养素.葡萄糖是糖类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6H12O6,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3•宜昌)某市某中学的同学自制成一种黄色的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试剂 稀盐酸 食盐水 蒸馏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李小强同学依据上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如下实验:
    (1)用该花汁去检验附近小化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性,显红色,则此废水显性.
    (2)用该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内土壤显酸性,打算加入上表中来改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9 题
  1. (2007•新疆)小明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
    (2)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3•宜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为此,我市中小学校每天用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稀溶液给校园消毒.
    (1)过氧乙酸中含有______元素.
    (2)过氧乙酸和双氧水一样不稳定,能分解生成乙酸(CH3COOH)和一种单质气体.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配制600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需用20%的过氧乙酸溶液______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3•宜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感谢《化学》,告诉我怎样建造绿色家园.
    (1)目前,我们不仅要坚决执行我市政府令,从今年6月1日起,用清洁能源(甲烷、乙醇…)代替煤作燃料;实行垃圾袋装化;还可从以下多方面去做:______;______;…
    (2)一种清洁能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O2+2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3•宜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属于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我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______;③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03•宜昌)利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
    (1)小茜在实验室用它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她找来药品,在家里用日常生活用品组装成发生装置制取该气体,她选取的用品有______,用这个装置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3•宜昌)小新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Mg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1:小纸袋中的物质
    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取足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 不能作
    干燥剂
    问题2: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______ (可图示)
    我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新问题: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03•宜昌)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

    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右图所示: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_(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有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______.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______;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______.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03•宜昌)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今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
    (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
    (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高锰酸钾?
    (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队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