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正常而允许的。在书画鉴定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道万,他只一言为定;更有甚者,依人多势众,三人成虎。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在艺术欣赏评价这一“软组织”上做文章。至于“硬伤”,则泾渭分明,不能含糊。

    A.意气用事     B.一言为定     C.三人成虎     D.泾渭分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信息时代的互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也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

    B.《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

    C.2012年5月30日发生的冰心、吴文藻墓碑的涂碑事件系其嫡孙吴山所为,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指责吴山的破坏行为。

    D.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括号处,请分别填入最确切的一项。(3分)            (  )

    岳阳楼上的一名联:“四面(     )眼底,万家(      )到心头。”

    A.湖山   苦乐 B.河山   忧乐

    C.河山   苦乐 D.湖山   忧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前,许多地区加大力度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如果你作为一名志愿者,去劝说一位正要闯红灯的中年妇女,请选出下面语言表述最得体的一项(3分)   (  )

    A.您是不是不要命了,闯红灯多危险啊!     

    B.请不要闯红灯!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

    C.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D.如果您要闯红灯,就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

    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

    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

    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周国平语)

    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皭然而不滓者也(染黑)         厚委质事楚(礼物)

    好为乐(淫乱)               争宠而心其能(忌妒)

    B.冠缨绝(绳索)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痛恨)

    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诋毁)      我于《易》则彬彬矣  (繁盛的样子)

    C.其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思念)        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警戒)

    离骚者,犹忧也(“罹”,遭遇)       怀王怒,不听。亡赵,赵不内 (逃跑)

    D.及见贾生之(悼念)             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约定)

    楯者皆沾寒(台阶)             于是王乃使以马太官(交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节选自《宋史·郑侠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满,径入都   秩:任期

    B.瘠愁苦,身无完衣    羸:瘦弱

    C.青苗、免役权追呼   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   罪:罪过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安石欲使是进           ②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 

    B.①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 ②于是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孔子世家》)

    C.①取所献利民便物之事     ②楚相孙叔敖知贤人也(《滑稽列传》)

    D.①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    ②管仲夷吾,颍上人也(《管仲列传》)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3分)

    译文:

    (2)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3分)

    译文:

    (3)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3分)

    译文:

    4.郑侠对王安石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①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②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强整:勉强整理。②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1.此曲题目“九日”指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从曲子中找出相关词语作说明。(3分)

    2.这首曲子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3.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作用。(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诗经•卫风•氓》)

    (2)而控于地而已矣,       ?(《庄子·逍遥游》)

    (3)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5)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

    (6)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世家》)

    (8)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高祖本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一定的日子,他就来了,挎着一个金丝蔑篮,篮子上插一把小秤,他走进堂屋,扬声称呼主人。主人有时走出来跟他见见面,有时就隔着房门说话。什么果子,是看也不用看的,因为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叶三卖果子从不说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叶三把果子称好,放在八仙桌上,道一声“得罪”,就走了。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他的果子都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喜欢到处跑,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叶三卖了三十多年果子,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他的两个儿子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可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跑惯了。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他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一边画画,一边喝酒。喝酒不就菜,就水果。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给季匋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有一些假名士因为季匋民是大画家,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匋民听了,实在难受。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花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不卖?”

    “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这人的姓名很奇怪。一问,是日本人。

    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日本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日本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日本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1.小说用较长的篇幅叙述叶三卖果子的故事,这样写对情节安排和人物性格表现上有什么作用?(4分)

    2.小说写季匋民听了假名士议论后的感受以及叶三品评墨荷画这两个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6分)

    3.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5分)

    (1)“他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这样的描写表现了叶三怎样的心理?(2分)

    (2)画家去世后,日本人慕名而来,想用重金收购叶三的藏画。小说设计这个情节有必要吗?为什么?(2分)

    4.“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这似乎是一个平淡至极的结尾。请问:这样的结尾合情合理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失去风景的时代

    曹文轩

    ①我们不无悲哀地看到: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当年,川端康成称他与自然的关系是“幸运的邂逅”。他在谈到《伊豆的舞女》时,唯一的遗憾是觉得风景描写还是少了些。从前的小说家,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自觉地谈论风景的意义,但在实际写作中,风景始终是他们小说的重要元素。他们的写作,几乎形成一个定论:风景描写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现代小说就是抛却了这一元素。

    ②人类进入现代之后,对自然实际上已经失去崇拜之心。古人面对自然,是一种宗教的姿态,他们虔诚静听与默察,是要在万籁俱寂中读出其奥义。因此,自然对他们来说不能有须臾的分开。而现代人尽管作出各种各样亲近自然的样子,并有许多赞美之词,但骨子里,现代人还是只相信自己。自然已不再具有神性,它只不过是物质,是被看的。小说也就可以不必在意自然了。

    ③工业文明、人口难以抑制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消耗,使自然在日甚一日地退却与贫化。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失去风景的空间里。有些人,从一出生,就是在一片缺乏绿色、缺乏蝉声与鸟鸣的水泥钢筋的世界里。他们的肉体与灵魂从一开始就缺乏自然所给予的灵气与湿润。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什么像样的风景,更没有对风景的深刻感受。因此,小说也就没有了风景。

    ④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却在于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的历史性变异。

    ⑤文学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酷爱思想。现代之文学艺术,新生了许多特质,但同时也丢失了许多特质,比如意境、诗性等。在现实生活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下,现代文学艺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深刻思想的追求上。现代哲学的发达并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的众声喧哗,使文学艺术陷入一个庞杂无绪的思想大网之中而不可自拔。追求思想的新颖,直至追求思想的乖戾,已成为时尚与习惯。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一些现代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冥冥之中达成一个共识,这就是:思想的深刻只能寄希望于对丑的审视中,而不能寄希望于对美的审视上;美是虚弱的,苍白而脆弱的,甚至是矫情的,美的浅薄决定了它不可能蕴藏什么深刻的思想,就更说不上蕴藏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了;而丑却是沉重的、无底的、可被无穷解读的,那些非同寻常的思想恰恰藏匿于其背后。因此,在现代艺术家那里,思想的挖掘,也就是在丑之上的挖掘,丑成了思想的矿脉。丑的物象(比如溃烂的脓疮,比如苍蝇),丑的人性(比如窥阴癖,比如自虐狂),纷纷涌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现代文学艺术家就这样与荒诞、怪僻、邪恶、阴鸷、猥琐等联系在一起了。这虽然并非现代文学艺术的全部,但却是主流——至少是它留给人们的主要印象。

    ⑥作为人们追求雅致、雅趣、雅兴的文学艺术,现在背离的恰恰正是这一切。现代文学艺术正是将粗俗、丑陋、阴沉、冷漠的事物作为自己观照的对象。风景的被注意,是与雅致、雅趣、雅兴联系在一起的,既然雅致、雅趣、雅兴已被冷淡与放弃,风景也就自然消失了。

    ⑦恶心的感觉、阴冷的感觉,不可能来自冬日的太阳、月下的清泉、雨中的草莓。

    ⑧现代小说因为缺乏古典小说中的自然与风景,使人感到焦灼、枯涩,怎么说也是缺憾。

    (选自曹文轩《小说门》,作家出版社2003年1月版,有删节)

    1.文中“现代小说却已经不再注目风景”的原因有哪些?(6分)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6分)

    3.文章第七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