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7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7 题
  1.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批评的应该是

    A. 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        B. 东汉时期的乡举里选

    C. 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        D. 隋唐时期的科举仕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A.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B.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 目的是生产和经营的需要               D. 农业和手工业已分工明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好话,认为他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这种质疑是基于

    A. 儒学的道德准则                 B. 内阁首辅越权理政

    C. 明代的社会风尚                 D. 执政的能力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裕。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苟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认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A.实行地方自治       B.分阶段逐步展开

    C.直接参与国事       D.保障人民的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B.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申报》评论:“巴黎和会之始,我们多闻所谓的‘公正的胜利’、‘支持弱小民族的权利’,但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求助他人者是注定要失望的。让国人今天知道,一劳永逸的是自力更生。如不是国人抛弃了自己的利益,谁能侵犯它们?”此后中国出现了

    A.甲午中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在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中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应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6年,火柴大王刘鸿生的企业在参加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有人问他:“你舍不舍得?”,他含笑答道:“讲老实话,作为一个资本家,我有点舍不得,但是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民族资本家,我又舍得。”这足以说明

    A. 三大改造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B. 民族资本家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

    C. 赎买政策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实际

    D. 刘鸿生具有一定的民族责任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国情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塞罗《论共和国》记载: “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它与自然相吻合,适用于所有的人,是稳定的,恒久的,……,将不可能在罗马一种法律,在雅典另一种法律,现在一种法律,将来另一种法律,一种永恒的、不变的法律将适用于所有的民族,适用于各个时代。”材料描述的是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议会是可能通过“立恶法”来“施虐政”的,一旦得逞,有如洪水猛兽,必须严防死守。这就必须有人能否决国会的立法。(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从美国的政治运作机制来看,能否决国会立法的有

    ①总统   ②最高法院     ③内阁     ④州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面是根据《全球通史》相关内容制作的“从欧洲迁出人数统计表”

    年代

    迁出人数

    19世纪20年代

    14.5万人

    19世纪50年代

    260万人

    20世纪前10年

    900万人

    这不能说明

    A. 欧洲与其他地区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B. 工业国的技术和资本流通速度加快

    C. 世界性的劳动力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D. 欧洲环境和生活质量越来越不宜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

    A.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普及          B.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福利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下列体现这个公式含义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尼克松任美国总统期间调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1964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三天后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他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戴高乐言论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歇尔推行“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何在?(2分)西欧国家对此计划持何态度,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2分)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试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分)

    (4)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呈何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 1924年,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不同的时代,史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解读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辇彀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凡被殴击。……举京师谣言纷纭不可听闻,皆谓康有为欲废京师六部九卿衙门。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其实康有为不过言须增设新衙门耳,尚未言及裁旧衙门也。而讹言已至如此,办事之难可以概见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年

    材料三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1954年

    材料四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2001年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非暴力的信仰不仅圣人应当采用,就是一般普通人也应当采用。非暴力是人类的法则,正如暴力是野兽的法则一样。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强大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

    ——甘地言论(转引自《资产阶级政治家关于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言论选录》)

    【材料二】  1919年3月的《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甘地组织了一次消极抵抗和不合作运动,来进行回击。在随后发生的骚乱中,英国将军戴尔制造了1919年4月13日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血案”。

    1920年9月,他们(甘地)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1922年2月4日,动乱达到了顶点,当时,起义的农民进攻了乔里乔拉地方警察局,杀死了22名警察。大为震惊的甘地立即命令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最能体现甘地思想的是哪则材料?简述理由。(2分)

    (2)哪则材料是对甘地的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评价甘地的?(2分)

    (3)如果要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上述材料中哪些更有帮助?为什么?(2分)

    (4)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