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9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9 题
  1. 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

    A. 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

    B. 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 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D.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导致宋代“钱荒”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纸币交子大量发行

    C.商帮囤积铜钱置地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是指

    A. 马克思主义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

    C. 俄国的十月革命

    D. 新中国的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B. 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 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长编》载:“上(宋太祖)欲为赵普置副而难其名称,召翰林学士承旨陶谷问曰:‘下丞相一等者何官?’对曰:‘唐有参知政务,参知政事。’乙丑,以枢密直学士等为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据此可知北宋初期

    A.君主专制受到威胁

    B.宰相权力依然较大

    C.参知政事大权在握

    D.参知政事职能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逐渐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A. 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 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C. 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 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 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B. 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

    C. 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D. 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 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 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 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 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朝时,有“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头叩拜矣”的记载。这主要反映了

    A. 官僚贵族是作为君主奴仆身份而存在

    B. 手握国家利器的官员仰仗皇帝的家奴

    C. 宦官专权严重加剧了封建政治的腐败

    D. 宦官借助专制皇权以抬高自身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 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C. 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 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清代前期中国人口增长表,造成清代人口增长能够远远超过明代的根本原因是

    年代

    明洪武26年

    公元1393年

    明万历28年

    公元1600年

    清康熙39年

    公元1700年

    清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

    清道光30年

    公元1850年

    人口

    数量

    0.7亿

    1.97亿

    1.50亿

    3.13亿

    4.30亿

    A. 政府为增加人口税的有意推动   B. 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

    C. 中医药学的发展降低了死亡率   D. 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基本定型于康熙时期。下列事事件有

    ①尊孔开科,延揽汉人

    ②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北边界

    ③修建清漪园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场所

    ④派汉族工匠入藏扩建布达拉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 美国和苏俄   B. 德国和苏俄   C. 德国和美国   D. 苏俄和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