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中国古代王朝历经更替,不断发展。以下正确描述历史演进的是( )

    A. 第一个封建盛世:汉初刘邦休养生息——汉武帝的大一统——文景之治

    B. 走向衰落的东汉:张角创立太平道——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 亡于暴君的王朝:夏朝亡于夏桀——商朝亡于商纣——周朝亡于周厉王

    D. 天下分分合合:春秋战国时期——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 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记·陈涉世家》载“失期,法皆斩”,由此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

    A. 战乱频仍   B. 焚书坑儒   C. 刑罚严酷   D. 赋役繁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易中天说:“秦,虽死犹存,他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B. 以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为统一货币

    C. 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D. 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古代采取了不少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至今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的是( )

    A. 兵归家,释奴婢   B. 蜀守冰,凿离堆

    C. 招流民,行屯田   D. 重本业,轻末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制作石器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请你判断□□应该填写(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下图),此图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 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B. 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

    C. 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

    D. 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用“长江流域”、“水稻”、“猪纹陶钵”、“干栏式房屋”等描述的原始居民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龙山原始居民   D. 红山原始居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四幅图中,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深耕细作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古代制定历法,服务农业。下列图片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法成就的是( )

    A. 《齐民要术》   B. 《大明历》

    C. 《伤寒杂病论》   D. 《水经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礼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下图体现的措施是( )

    A. 商鞅改革户籍制

    B. 文景帝以德化民

    C. 汉武帝的推恩令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

    A. 宅院画像砖   B. 陶院落

    C. 击鼓说唱佣    D. 汉并天下瓦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图片能反映道教影响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的形势,建议汉武帝推行(  )

    A. 休养生息   B. 独尊儒术   C. 刺史制度   D. 盐铁专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卧薪尝胆整十年,悬梁刺股;破釜沉舟考场间,妙笔生花。”加点的成语典故分别发生在(  )

    A. 春秋和战国   B. 春秋和秦末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东汉亡于公元220年,汉朝存在的历史时期是( )

    A.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B.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C.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   D.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以下图片中,能时空再现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 蜀 东晋  前秦   B. 西楚 东晋  前秦

    C. 蜀 东晋  梁   D. 蜀   南晋 张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小组讨论中,针对古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提出各种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史记》记述的历史事件完全真实可靠   B. 《史记》文笔质朴简洁,缺乏文学价值

    C. 《史记》是重要史料,有些内容需考证   D. 《史记》词藻华丽,所记人物生动形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下列与此认识相近的是( )

    A.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1)依据材料概括改革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勿照搬原文)

    材料二 戮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3)据材料,魏主是谁?除材料外,还有哪些“去夷即华”的措施?

    (4)上述改革促进社会转型的有:                      

    上述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相辅相成,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文字?比较三幅图片,书写材料是怎样变化的?)

    材料二 如下图

    (2)上图所示现象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发明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4)试举一位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并概括其艺术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代王朝不断探索地方管理的有效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所示西周的行政制度是         ;秦朝的行政制度是       

    (2)依据材料一,以下分析正确的有(     )

    A.诸侯主要是周王的宗亲            B.诸侯主要是周王的功臣

    C.诸侯国主要在我国南方            D.南疆设郡维护国家统一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亲)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西周)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周朝地方管理制度有何弊端?结合西汉和西晋的史实,说明其消极影响深远。

    (4)依据材料三,春秋时期开始,我国地方管理制度已出现什么新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