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其他题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其他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横线字的注音依次写在方框中。

    《黑色木风箱》这首诗在纯cuì、简洁、安静中藏着凛liè与颤抖。时下的农村,风箱已经成为记忆的一部分,与它一同消失的还有故乡、童年、炊烟……作者感叹那是“一匹黑马在黑夜里”,这是一个给人无限联想的句子,我们常感慨,时光流逝若白驹过隙,而“一匹黑马在黑夜里”,是梦迷失在梦里,风消失在风里,是花瓣落在薄薄的影子里。

    (选自《读者》原创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雾霾害人,是其中的多种微粒物质作祟的结果。①能否把这些微粒物质清除掉,才是治霾成功的关键。为此,②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霉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比较有效。实施的办法是在城市的所有高层建筑的顶部,装上喷霉喷头,向空中喷水雾,这样水雾在空中下降的同时,就吸附了空气中的尘埃微粒,并把这些微粒带到了地面。③当然喷洒设备要进行定时控制——在夜深人静时加强时喷雾时间,在白天人们上班时停喷,以不淋湿行人的衣服为度。④不过,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而且风大之时效果差,不适合广泛应用。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           词语后增补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                            互换位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①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红岩》。

    (1)难友们用                    方法迫使敌人为龙光华举行追悼会。

    (2)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   )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括号中应选择(      )   

    A、《光明日报》  B.《大公报》  C.《挺进报》  D.《中央日报》

    (3)双枪老太婆下山营救江姐,为什么没有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很多人担心纸质阅读将败给网络阅读,你也认为“网络阅读会取得压倒性优势”吗?请探究下列现象,作出你的分析判断。

    调查显示:2013年成年国民对图书、报刊的接触时长均有减少;上网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继续增长,电子阅读器接触时长略有下降。

    网络知识全世界共享,方便学习。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网络文学有“几乎是海量的阅读需求”,低成本的网上付费阅读形成趋势。网络阅读形式花哨,内容庞杂,浅阅读、片断阅读唱主角,更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

    中国有着悠久的书香传统,纸质图书阅读的基础雄厚。纸质图书能够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经典作品文字精妙,内容厚重、系统,很多年长的人担忧传统阅读的危亡,认为将海量的网络信息变成“知识”还任重道远。

    (材料出自《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等)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不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        为线索,以春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披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选自 袁宏远《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

    ⑥欹(qī):斜靠。

    1.解释选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蒙摇缀:(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疾(          )

    (4)山行之极也(          )

    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4.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①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其中,“尼玛”位居第一,“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②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产生共有四大途径。—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③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向公共空间。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两上蔓延开来,并经由网络再创造,如野草一般疯长,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2014年全年中,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④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乏中。

    ⑤上述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只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就一定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1.上文①-④段分别从哪个方面来说明网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

    (1)         (2)         (3)         (4)        

    2.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⑤段中加横线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

                                                      

    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 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甲】                                              

    【乙】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有人说生圆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圆,我们在无形的区域内寻找着幸福,幸福兴许只是些许我们未曾在意的东西,或许就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凝望的眼神,一件寻常的衣服,一杯淡淡的开水……当我们走完整个圆时,当我看清所有的路时,却发现我们放下了,忽略了太多太多幸福,只要我们用心体味,那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就像火种一样,早已种在了我们心底,只是我们没有将它掀起波澜……

    请以“火种”为题,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3)不少于600字。

    题目: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